有一次,白水村刘某在春忙时烧土炕的事情被王黑子听说了,他马上想到土炕边有枯柴干草,离森林很近,是个极易引发森林火灾的隐患。于是,王黑子跑了10多公里山路找到刘某,把枯柴干草清理干净,预防了一起可能发生的火灾。
2011年11月23日,白水村一个老人不幸去世,家里正办丧事,要焚烧大量的纸钱,他巡山正好遇到,这下可把他给难住了。这不管吧,引发火灾的后果不堪设想;这管吧,村民又不理解,怎么办呢?王黑子想来想去决定还是要坚决管住。由于人手不够,他就动员妻子来协助值勤,并和村民协商好,专门研究划定了一个离森林远的空地作为烧纸、放鞭炮的地方。他自己一直守候在那里,直到丧事办完为止。
“危急时刻,冲锋在前。”王黑子每次扑火都冲在最前面,为增强救火应急能力,林场管理员、护林员及各村村民选报一部分“扑火敢死队”,王黑子奋勇地担任了“敢死队员”,承担救火队的重任。
2006年11月10日,在林场大塘工区与祁阳县交界的大山上冒起阵阵浓烟。林场领导干部命令“扑火敢死队”赶赴事故现场灭火。王黑子接到命令后,扔下饭碗,从10多公里外的双江工区飞奔现场,可到了山脚才发现,这里山高林密,坡陡路险,人迹罕至,从山脚到山顶没有公路,只有崎岖的山路,很多地段根本就没有路。危急时刻,王黑子站出来对林场领导说:“我是护林员,又是当地人,对这里的山路情况比较熟悉,还是我带队吧”。他带上照明工具、镰刀义无返顾地向山上迈进,遇到走不通的地方,就一路披荆斩棘。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跋涉,到达救火现场,顾不上休息,组织人员及时扑火,最终在凌晨将火成功扑灭。
王黑子当天夜晚救火走的那条路,后来成了护林员常走的上山路。他先后多次参加了扑火行动,每一次,他都是冲在最前线,而“他的管辖区十多年内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四明山就是我的家,我会用一生来守护它。”
“四明山就是我的家,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守护它。”王黑子一家三口常年住在工班,妻子黄会平也“夫唱妇随”地加入了护林队伍,全家日夜守护着这片山林。
谈及二十余年的护林生涯,王黑子说自己问心无愧,而谈及妻子黄会平时,王黑子说自己感到十分内疚:“结婚后,身单力薄的妻子挑起整个家庭重担,要照顾小孩,还要承担家务,更要完成每年分配的修山造林的艰巨任务……特别是防火时期,还要为自己送这送那。”
2001年,由于腾云工区的盗伐现象十分严重,林场决定成立突击队护林,很多工友不愿参加,而王黑子第一个主动报名参加。在这次护林行动中,王黑子足足三个月没下山回家。
他说:“既然我选择当一名护林员,就无怨无悔。当我看四明山的山青了,树长高大了,野生动物多起来了,这就证明我没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