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专项整治打击“医闹”
■本报记者 姚永军
编者按
为更好地让全市人民享受公安工作改革带来的红利,市公安局近日研究出台了“民心工程”十件实事,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狠抓落实。
4月14日上午,市公安局就此举行新闻发布会。本报今起推出衡阳公安“民心工程”专题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群众的需求就是公安的工作目标!”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提升满意度,市公安局将从接警、派警、出警三个环节进行创新,运用科技手段做到情指联动、扁平指挥、可视调度、科学调警、规范处警,让110出警“再快一分钟”。
据市公安局副局长吴起介绍,根据距离不同,市公安局对110出警规定了“3分钟内赶到、5分钟内赶到、10分钟内赶到、10分钟外赶到”四种要求。2015年以来,市公安局将特巡警支队四个大队警力全部下沉到四个城区,购置了5台移动警务车屯警街面,压缩出警时间。 加强街面巡逻防控,构建最短出警半径,开展公安武警常态化联合武装巡逻和“警灯闪烁工程”,提高见警率、管事率,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案事件处置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胡志文告诉记者,公安机关将对接警员进行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做到可以最快了解群众的报警意图;通过扁平化指挥第一时间将指令发送到离现场最近的实战单位,缩短出警半径;采购一批电瓶巡逻车、警用摩托车,满足接处警需求;还要将接处警与安全防范结合起来,对城区路灯、电线杆进行编号并张贴二维码,外地来衡群众可以通过报编号或者扫二维码让指挥中心第一时间了解案发地点,从而就近派警。通过提高接处警效能。让警察第一时间出现在有危难的群众身边。
同时,公安机关对拨打“110”谎报警情、恶意骚扰等违法行为将坚决依法打击处理。
今年2月以来,我市接连发生5起较为严重的涉医事件,严重扰乱了医院秩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排部署了涉医事件处置工作。
市公安局从3月23日起在全市开展为期6个月的维护医疗机构秩序、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目前,5起涉医事件中已有4起依法妥善处置到位,打击处理涉嫌扰乱医院秩序、殴打医务人员、妨碍公务等违法犯罪嫌疑人24名,其中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共12人。
全市公安机关将进一步落实严打措施,以打击促防范;公安机关联合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医疗秩序的公告》;和卫计委联合开展“回头看”,对近5年来全市范围内的涉医事件逐一进行查核。属于医疗纠纷的组织调解,属于“医闹”违法犯罪的依法打击处理;公安机关协助卫计委做好医院的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同时强化了涉医事件的接处警,要求派出所、巡特警同时出警,派出所民警接受巡特警指挥联合处置,通过有效控制现场,避免医疗纠纷升级为“医闹”事件。
衡阳公安“民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