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走在前列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建新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植优补短”是重要一环。在金融领域,如何发挥资金撬动作用?早在年初,我市已有明确决策: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为主线,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支撑保证作用,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头戏”,全市上下联动一齐发力,奋勇争先。衡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打造优良的融资环境“筑巢引凤”,吸引了多家金融机构前往洽谈,目前已对接28个项目,还有大批后续资金正潺潺流入滋润实体经济,“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工作走在前列。
反应“快”,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
“引资不仅是引资金、资本,更是引策略、引方法。衡南在这方面已经有清醒的认识,各级在推动县域经济‘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工作时也就有了方向,所以在打造好的融资环境上分外用功,奠定了一个好的开局。”分管金融工作的衡南县委常委、副县长石杰表示。
石杰向记者介绍,在我市县域经济“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工作会后第二天,衡南县迅速组织召开相关职能部门干部会议传达相关精神,将县域经济“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活动列入《衡南县“聚合优势、创新升级、补齐短板”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计划任务,并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为切实找准衡南县金融发展的短板,该县先后两次召开金融机构负责人座谈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初步列出全县三年建设项目融资清单。其后,县委经济工作务虚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对县域经济“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工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该县制定出台《衡南县县域经济“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工作方案》,确定2017年全县融资目标为85亿元。
为加强对县域经济“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责,形成工作合力,衡南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及副县级干部任副组长,政府办、财政局、金融办等部门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金融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工作专班,切实加强县域经济“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工作的组织保障。
围绕“聚合优势、创新升级、补齐短板”,衡南县邀请省级金融专家讲课2次,理顺了全县在现代农业、城镇化、现代服务业、工业经济等方面建设项目融资工作思路。聘请专业咨询公司科学策划,分轻重缓急按照时间节点包装PPP项目12个。
对接“实”,吸引多家金融机构进驻
我市县域经济“植优补短”综合金融服务工作会议后,市发展投、农发行衡阳市分行、农业银行衡阳分行、华融湘江银行衡阳分行、光大银行衡阳分行、中信银行衡阳分行以及长沙银行衡阳分行等金融机构派出团队积极进驻衡南县开展项目对接。
农行衡南县支行行长廖晓煌介绍,在对接实体经济上,农行衡南县支行与衡南县园区排名前五的企业都有合作,其中最大一笔是采用林权抵押方式,将为大三湘油茶放贷4000万元,用于该公司建设标准化生产线和扩大油茶种植规模。此外,该行还支持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九龙生态、锦绣大地、万代农业等特色种植企业。
农发行衡南支行行长张向阳告诉记者,该行目前已在衡南县对接3个项目,为衡南县工业集中区的“两区同建”项目授信7亿元贷款,用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将在4月15日前落地;与衡南交通投合作的旅游扶贫开发项目正在对接15亿元,与衡南县清泉公司签约路网整体城镇化授信6亿元,这两个项目资金都将在6月底落地。
截至目前,衡南县与市级金融机构、融资平台对接30余次,对接项目28个,计划投放贷款109.9亿元;正在洽谈项目16个,银行已授信23亿元。其中,华融湘江银行投放贷款4亿元,工商银行衡阳分行投放贷款2亿元。县城建投、交通投和园区开发办等平台公司的13亿元5个项目融资议案通过了县人大例会审议,各银行机构的信贷资金于上半年将全部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衡南县在确定融资模式时的准则是“按项目所需”,新建项目优先采取PPP模式融资顶层设计思路,积极与一批央企和上市公司衔接洽谈;已通过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后续资金有保障、前期已完成投资建设、时间急迫的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或EPC模式实施执行;已有商业银行对接的产业项目、商业开发项目、企业自行投资建设的项目,则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加速推进。同时,该县还大力推进县城建投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发行规模10-15亿元。目前,该县已完成了资产、收入、净利润的梳理以及部分土地资产评估工作。
服务“细”,构建融资风险保障体系
“我们不光要效率,还要效益。就是说,把项目亮出去后,在与社会资本、银行等机构对接之中,尽量降低融资成本,做到贷比三家。”石杰说,做金融最大的要点在于安全,在讲效率的同时不能忽略效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衡南县做好金融服务的理念还在于规范管理和规范融资。为了增强各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植优补短”的信心,该县已由县政府统筹出资设立各类风险补偿金,资金规模5000万元,发挥财政资金的增信作用。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2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重点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拥有技术优势、发展潜力大、社会诚信好,但抵押不足的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提供支持。
同时,该县还建立了目标考核和专项指标考评体系,将综合金融服务县域经济“聚合优势、创新升级、补齐短板”工作纳入相关责任单位年度绩效发展考核办法,根据县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支持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程度进行分配政府财政性资金存款存放,并对获奖银行金融机构给予表彰和奖励。
“县域经济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定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效果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综合评价范围,对评估不达标或排名靠后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通报。”衡南县政府金融办主任谢羽萍补充道,前期工作做好了,后续管理要跟上,才能保证整个政银企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三方共赢。
农行衡南县支行主动对接大三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