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余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苏可真诚地帮助学生成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多次被评为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做一名有师德的“创新型”教师
■本报记者 向吟吟
2002年9月,现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英语教师的苏可走上了人民教师这方舞台。 从教十余年,她始终以“做一名有师德的教师”为目标,奋斗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向一批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多次被评为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以诚相待,帮助学生成长
在苏可看来,“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在工作中,她关爱每一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力争因材施教;她尊重、善待学生,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时,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鼓励。
她把学生当成朋友,以诚相待。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无论多忙,她都会通过电话、短信或电邮的方式给他们予以安慰和引导。上课时,发现有学生情绪不稳定,或学习主动性不高,她总会及时与他们沟通。
“教育不仅仅是把已经存在的知识点交给学生,更应该帮助其成长。”她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机会思考,教他们承担责任、辨析是非等,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栋梁。
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时有创新
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苏可认为,这些都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她说:“如果能引导学生更多主观能动性投入,会让学生学得更好。”于是,在练好教学基本功的同时,苏可加强学习探索,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屡有创新。
每一堂课,她都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吸引学生兴趣并能锻炼他们张嘴说英语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想学课本,想说英语。她一直努力向学生传达一个理念:英语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技能,而是伴随左右的“伙伴”。2016年衡阳市职业学校“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比赛中,她所在的团队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艺,在众多参赛的教师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公共基础课程英语组二等奖。
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她时常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先后主持课题3项,参与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本,主编教材3本。多年教学实践中,她积极投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题型和模式不断探索和创新,结合学生实际,在2013年参与编写《高职实用英语》(上下册)。去年7月,该教材出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