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 刘诗平)“潜龙二号”潜水器正式用于深海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完成8次下潜,在大洋43航次第二航段作业成功,标志着以“蛟龙”“潜龙”“海龙”为代表的“三龙”技术装备全面进入业务化应用阶段。
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潜龙二号”在大洋43航次第二航段共完成8次下潜工作,水下作业时间累计达170小时,总航程456公里,最大下潜深度为3320米。
“潜龙二号”集成了热液异常探测、微地形地貌探测、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测等技术,为我国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和勘探提供了高效、精细、综合的先进手段。此次作业获得了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近底精细地形地貌三维图,显示了“潜龙二号”在洋中脊复杂地形环境下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国大洋43航次科学考察自去年11月22日开始,分5个航段执行,航程约两万海里,计划今年6月29日完成整个航次调查任务。其中,前4个航段计划170天,主要工作区域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主要任务是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开展矿化异常区调查;第5航段计划50天,主要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开展以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为主的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