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来说,2017年该区将念好四个“三字经”:
【建设“三个中心”】
——加快转动力补短板
对蒸湘区来说,优就是现代服务业,要继续做优做强;短就是旅游经济,要全力做大做新。
推进区域性商务中心建设,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重点改造提升解放西路、蒸湘路、蔡伦大道等传统商圈,抓好万达广场、卜蜂莲花、奥莱小镇、杨柳街区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新兴服务业态聚合发展;围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推进衡州大道、船山西路等现代商务聚集区建设。
推进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通过“+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插上翅膀。全力推进衡阳伊电园·易创空间项目建设,为众多的小微企业和创业精英提供全方位服务;建设乡镇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渠道。
推进区域性旅游中心建设,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加强顶层设计,加快4A级景区创建步伐,将雨母山建设成为衡阳市的“中心花园”;重点抓好野生动物园、帝喾广场、主题小镇、景区环形公路、景观大道、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品牌营销力度,精心筹办好山地自行车赛、徒步大会、趣味运动会等重要节会,提升蒸湘旅游品牌。
【突出“三个重点”】
——着力稳增长蓄后劲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抓好第一批4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社会资金投资项目投资48亿元以上;强化分类调度和要素保障,确保衡阳伊电园·易创空间、海洋馆、华南城市广场等项目按期竣工,升级星美城市综合体、海通茶叶城等专业市场产业。
提升中心城市品质。加快长湖新区、呆鹰岭新城建设,推进胜利山等城市片区改造提升,适时启动立新大道提质改造工程。持续实施群众“家门口”系列工程,评选星级文明社区,完成中心城区“三清三建”和社区“两化两体系”建设任务,新建立体停车场1个、小游园2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个,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着力编制好雨母山美丽乡村片区规划,注重保留农村特色、田园风光、乡土气息。完成示范村创建任务,确保90%的村达到“秀美村庄”建设标准。投入资金2000万元,改造各类水利工程100处;实施路、管、线“三网”畅通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三年计划”。
【强化“三个支撑”】
——努力添活力扩增量
加快改革攻坚落地。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引导衡钢和配套加工园区充分释放优质钢管及配套产业产能,削减落后产能。努力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实施征地拆迁货币安置,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的通道,消化市场存量房源。全面清理经营性国有集体资产,抓好四建公司改制。
切实推进招商合作。围绕转型方向选大商、引好商,以重点片区、楼宇为载体,有针对性地组织点对点招商,吸引更多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户该区;充分利用湘南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优势,探索“互联网+招商”模式,建立招商项目库、信息数据“云后台”。进一步做好洽谈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力争韩国城、京东跨境电子商务和迪卡龙等项目落地建设,争取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以上、引进内资21亿元以上。
优化提升生态环境。进一步强化雨母山城市“绿肺”功能,提高森林覆盖率;立足现有资源,力争启动人防、稻田、湿地等主题公园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大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及节点两侧绿化提升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基本消除城区裸露土地;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城乡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坚守“三个底线”】
——实现更公平更和谐
扎牢民生保障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双创”工作,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城归”返乡创业,抓好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等群体就业,促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继续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织牢社会服务网。完善多元办学机制,新建、改扩建3所中小学校,开展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缓解“入园贵”的问题;深入开展道德讲堂、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用民风建设化解社会管理难题;启动区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建设,提质改造“雨母山艺术家部落”,创建国家级、省级“书画之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筑牢公共安全网。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年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面推进“一岗双责”、网上办信、代访代办等工作机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体系,强化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市民安宁。健全食品溯源体系,让市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副市长、蒸湘区委书记周玉梅表示,做好经济工作,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在各级党员干部。因此,2017年,该区将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持之以恒,全面争先创优,夯实基层基础,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争当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