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世上还是好人多”这句话,加倍放大了社会正能量,极大鼓舞了更多的人去崇善行善。
近日,一封感谢信悄然出现在衡阳师范学院的邮箱里,写信人是一名叫吴天祥的武汉老人,信中写满了对衡阳师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林佳茹的感谢——曾在高铁衡阳东站帮他提行李、陪他等接车人。而这位老人也不一般,他曾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学习雷锋先进个人”,还曾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据1月12日《衡阳晚报》)
当爱心洋溢的“志愿者”遇上知足感恩“道德模范”,他们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世上还是好人多”这句话。据悉,接到吴天祥老人寄来的感谢信后,林佳茹说:“这就是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年轻大学生之语很朴实,但就是这样平常的小事、平凡的善举,已足以展现衡阳人的文明素质,已足以感动身处异乡的“全国道德模范”。而他们二者的所为,更加倍放大了社会正能量,极大鼓舞了更多的人去崇善行善。
其一,多一些感恩之心、感恩之为,社会就会多一些正能量。感恩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灵魂上的健康向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能传颂爱的力量、善的情怀。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吴天祥老人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行善经历”,他特意写信感谢曾帮助过他的人,这是因为他深知,当行善之人获得满满的道德回馈时,会让人感受到不断激发自己向上向善的力量,会让其他旁观者看到,行善和守德者必然会有所回报。
其二,“勿以善小而不为”,好人好事不只见于危难,更见于平常。一个看似微乎其微的举动,却赢得了“道德模范”的尊重和感谢。这再次说明,善举虽小,帮助很大,大义之举或不常有,但生活中需要关爱的一件件小事却处处常在。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从小事做起,小到让座、扶老人过马路、捐款等等这类事,用小小的关爱去传递大大的正能量。同时,我们也应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常要重在积累,小小善事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汇聚成大爱。只要我们坚持去做,总能在一个个小小的善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相信,“志愿者”感动“道德模范”类似的美好有很多。德行天下,微善有我。我们也要始终坚守纯洁的初心,用自己的一个个小善、一点点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暖意,让整个社会汇集起积极向善的“洪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