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
  ——近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陈  润   实习生  谭慧姿

  ■“数”说五年

  “十二五”期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165万人,同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5万人,增幅达27%。

  五年来,全市年均救助困难群众90万人,已基本实现“困有所助”。

  三年来,全市进京访下降了76.6%、赴省访下降54.7%,网访占比达到总量的38.4%,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98%、92%、78%。

  截至2015年底,全市32.28万残疾人被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 全市有42.9万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

  过去五年是衡阳极不平凡、负重奋进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五年。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交出了一份不辜负全市人民期盼的答卷。受访市民纷纷向记者表示,现在衡阳社会更和谐了,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更强了。

  就业保障稳民生促和谐

  民生保障是检验发展成果的有力标尺,而人社工作又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民生工作之一。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近年来,市人社局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围绕发展抓民生,助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实现了抓好民生促发展的目标。

  全市人社部门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宗旨导向,保就业、促创业,衡阳市被评为省级创业型城市。“十二五”期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165万人,同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5万人,增幅达27%。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4.5%以内。不断完善全民创业服务,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扶持创业年均5000人以上。

  人社部门还以征缴扩面为重点,以劳动维权为支点,全力织好保障网,维权维稳促和谐。启动了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推进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精准救助提高民生幸福指数

  解决民生之本、落实民权之本、维护民利之本,每一项都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全市民政系统以精准救助提高民生幸福指数,以惠民便民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以创新转型深化民政领域改革,使全市民政事业在服务大局中实现了新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衡阳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五年来全市年均救助困难群众90万人,已基本实现“困有所助”。 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低保补助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救助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特困供养对象在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实行了全免制度,落实救助对象在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特困供养对象参保参合全额资助率、城乡低保对象参合参保按政策资助落实率达到100%。

  残疾人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群体,也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百年铅都“水口山”迎来120岁华诞
确保城市建设不偏颇、不走样
留学生协会 要成为“海归”人才库
我市接收首批军休干部
衡阳建市以来第一部地方法规出台
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
耒阳一年去房产库存 四成多
市政协集中培训 159名留任委员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 2016-12-26 2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