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芬芬(右二)携手三名队友在里约残奥会上夺得冠军
轻度脑瘫。奥运冠军。看似并无相关,却又同时集中在19岁女孩蒋芬芬身上。
眼前的蒋芬芬,身形瘦削,面目清秀,谈话间笑声不断。
可就是这样一个爱笑的女孩,却有着轻度脑瘫引起左手运动功能的缺陷。
9月21日,里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结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衡阳师范学院的蒋芬芬是参会一员。在里约残奥会田径女子T35-38级4×100米接力比赛中,她携手三名队友以50秒81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该级别世界纪录。
近日,省妇联发出通知,授予蒋芬芬等6名女运动员“湖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并被推荐参评“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舅舅成为引路人
蒋芬芬出生那天,上帝给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1997年9月19日,由于脐带缠绕脖颈,她落下了轻度脑瘫。
蒋芬芬一天天长大,父母发现她的左手运动功能较差,但因经济拮据没能为女儿治疗。迫于家境贫赛,夫妻俩在她出生九个月的时候,便外出打工,把她交给了外公外婆照顾。因为家庭和自身身体的缺陷,蒋芬芬从小是一个很羞涩、胆小的姑娘,自卑感也时常困扰着她。“如果没有朋友邀约,我从来不会主动邀请朋友玩耍。”
蒋芬芬的心理阴影让她的舅舅唐德祥看在眼里。唐德祥是一名体育老师,为了帮助蒋芬芬恢复左手运动能力,他决定让蒋芬芬跟着自己的学生开展各种体育训练。
起初,蒋芬芬难以控制左手,这种不同于常人的异样感,让她一度陷入迷茫。在训练中,因为左手不便导致身体不能保持平衡,蒋芬芬不能够像正常人那样挥洒自如地奔跑,极大影响跑步速度。倔强的她依靠意志力控制左手的摆动幅度,每天要完成数千次的挥动训练。“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要在运动场训练跑步2个小时以上。”蒋芬芬坦言那段日子很苦,反复的强化训练常常会引起她呕吐,头晕。
2012年,蒋芬芬考入高中,在初升高的体育考试中,蒋芬芬获得了所有项目全部满分的优异成绩。这让唐德祥非常意外。
唐德祥说,当初是抱着给外甥女治病的心理让她参加体育训练,没想到竟成为她走向冠军之路的引路人。
被省残联田径队相中
蒋芬芬优异的田径成绩引起了省残联的关注。2014年3月,她被省残联田径队的教练相中, 高二那年,蒋芬芬进入省残联田径队训练。然而,此时的她却感到有些不适应。由于基础比较薄弱,每天的高强度训练让她有些力不从心。“有次在北京训练,腿部韧带拉伤,疼痛钻心。医生告诉我腿伤一时不能恢复,需要大半年的时间,那时我突然有种想放弃的冲动,觉得自己活得实在太累了。”但在队友和教练的鼓励下,她咬牙坚持了过来。
2014年5月,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蒋芬芬夺得了100米、200米金牌,同年9月,她又参加湖南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夺得100米、200米和400米三块金牌。
2015年6月,全国比赛与高考“相遇”,艰苦训练与繁重学业让她心力交瘁。但训练的劳累与学业的重担,并没有击垮蒋芬芬。2015年8月,她以672分的高分被衡阳师范学院录取,就读于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5年9月,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揽得女子4×100米接力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还获得100米、200米两块银牌。2016年4月,她参加北京站公开赛获得一金一银,再次刷新女子4×100米接力世界纪录。
终圆奥运冠军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蒋芬芬迎来了巴西里约第十五届残奥会。
为了集中精力迎接比赛,蒋芬芬不得不暂时休学,从2015年12月开始在广东省广州奥林匹克中心进行强化训练。
训练的每一天都是十分艰苦的。“教练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要求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全程,如果超时,大伙就得重跑。”早上9点训练到11点半,下午从3点训练到5点半,晚上还得接着训练……“平均每天的训练时间在7个小时以上!”不少队员累得趴在地上哭鼻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里约残奥会田径女子T35-38级4×100米接力比赛中,蒋芬芬携手三名队友以50秒81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该级别世界纪录。“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刹那,我们欢呼相拥,喜极而泣。“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的瞬间,我觉得特别自豪”。
“我将我的残疾看作是祝福而非诅咒。这是我的挑战,我必须克服这些。”对于生活的残酷,蒋芬芬总是表现得积极乐观。目前正读大一的她希望自己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她还想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再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