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世界以本色
  《老艄公》摄于1986年

  ■弘   志

  陈太仰20岁启蒙学摄影,师从衡南摄影家邓春生老师,受到良师以及八十年代文艺精神的影响,他把摄影不仅当做爱好,更是作为信仰。生活一直拮据的他,其处女作《老艄公》还是使用借来的“珠江牌”30元傻瓜相机拍摄的。1986年,在他胡搅蛮缠下,妈妈拿出200元钱同意他买相机,于是他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照相机,199元的“华夏”旁轴135相机。

  有了相机,他跟随老师踏遍了耒水河畔的山巅。后来南下到广东打工又回衡,辗转多个杂志社、编辑部当上了“编外” 记者,实践的足迹遍及衡阳。他用过的华夏牌、海鸥牌相机,都未超过200元。在人人成为发烧友,多数人扛上了长枪短炮的今天,他也不过使用尼康D600。他说:好作品不一定是好机子拍出来的,开发摄影机的功能是摄影师的能力,好的思想才能赋予作品以灵魂。唯有向摄影的纵深处开拓探索,才能堆积艺术生命的高度。

  翻开陈太仰摄影集,走进他的光影时空,充分欣赏到摄影艺术的节奏感。他是一名记者,新闻摄影追求“快”。他是一个摄影师,艺术摄影力求“慢”。在他的“快”片中,你可以感受雁城飞速发展翻涌的激情。在他的“慢”片中,你能够体验衡阳历史文化沉淀的魅力。

  陈太仰认为:真正的创作,是立足本地拍本地。他很少加入到外地拍摄的团队,而是深入衡阳自然与人文的血脉之中,寻找不一样的角度,表达不一样的思考,创作不一样的作品,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冲击力量。他的代表作《还我本色》,真实反映了煤矿工人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朴素友好的情感,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他抓住了煤矿工人洗澡的时机,抓拍到了光影和色彩最美妙的对比,画面洋溢着他对劳动者的关切之情,融入了生活的幽默感。2007年,此片荣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最高奖“群星奖”,奠定了衡阳摄影的时代高峰,他也成长为衡阳重要的摄影师之一。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组照片便是一个时代。拍好衡阳镜头,讲好衡阳故事,是每一个摄影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年,陈太仰向《人民日报》、《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等全国大型报刊杂志发表推介衡阳的作品达4千余幅,他多次获得赵超构新闻摄影奖,湖南省新闻奖,全国晚报、地州市报摄影奖。这些真实而鲜活的作品,每一张都承载着衡阳的信息,凝聚着衡阳的情感,都是衡阳的本色,世界的本色。

  夕阳之恋

  雁城之美

  甜蜜分享

  陈太仰摄影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漆”彩人生

  独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还世界以本色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还世界以本色 2016-11-26 2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