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改革妇联直属单位设置
改进全国妇联领导机构人员构成、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增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和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会的广泛性代表性,在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妇联领导机构中,明显提高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中的优秀代表比例;完善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会工作制度,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调整优化全国妇联机关部门职能,改革全国妇联直属单位设置。
干部选任
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经历
改革全国妇联机关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和管理制度。着眼于建设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干部队伍,改革全国妇联机关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和管理制度。推进这方面改革,主要是思想上牢固树立“敞开大门建妇联”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路径上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不拘一格从基层和各个领域的女性人才中选用妇联干部,提高全国妇联机关局处级挂职兼职干部比例。
妇女维权
及时发声行动切实维权
提高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能力。拓宽妇女有序民主参与渠道,代表妇女积极参与人大、政府、政协各类协商,加强对妇女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在城乡社区“妇女之家”普遍建立妇女议事会,组织妇女开展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制定修订等议事协商活动。创新妇联维权工作,哪里的妇女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妇联组织就要主动作为,及时表明态度、发出声音、采取行动,切实做好依法维护妇女权益工作。
党的领导
坚持妇联接受双重领导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建带妇建制度,推动把妇建工作纳入党委党建工作总体格局,同部署、同落实、同督导,提高妇建工作在党建工作考核中的比重。选好配强妇联领导班子,加大妇联干部培养选拔使用交流力度。对基层妇联组织的经费补贴应该落实到位,按人头划拨的经费重点向基层倾斜。坚持妇联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接受上级妇联双重领导,加强与省级党委沟通协调,推动解决省级妇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焦点释疑
为什么要进行妇联改革?
为更好地服务妇女迫切需要改革
全国妇联负责人介绍,如何把占人口一半的妇女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地为大局服务,迫切需要妇联改革。从妇女群体看,当前,妇女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就业方式、生活方式日益多元,社会流动加快,群体分化明显,如何把握不同妇女特点,根据不同妇女需求,更好地为妇女服务,迫切需要妇联改革。从妇联自身看,面对形势发展变化,妇联组织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方法、能力素质等方面还有许多不适应。
妇联改革有何尝试探索?
全国三八红旗手部分从民间海选
上述负责人表示,全国妇联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聚焦克服存在的问题,对看准的事情先改先试。如针对基层工作力量不足问题,指导各地把活跃在城乡社区的各类女性组织带头人和在群众中有影响有专长的妇女吸纳到基层妇联组织工作队伍中来,仅2015年就新增城乡社区妇联执委等25万多人。针对克服机关化行政化问题,创新全国三八红旗手推评方式,拿出一定名额面向社会开放,吸引140多万人次网民参与投票,2000多万人次网民关注此事,扩大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社会影响力。
全国妇联机关如何改革?
基层优秀女性充实到领导机构中
上述负责人指出,这方面改革的关键在于更多把各族各界、各行各业特别是基层女性中的优秀代表人物充实到全国妇联的领导机构中来。从目前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和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会、兼职副主席的人员构成来看,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中的优秀代表比例还不高。通过改革,到2018年召开中国妇女十二大时,全国妇代会代表、全国妇联执委、全国妇联常委、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的优秀代表比例将分别达到60%、30%、20%和40%。(据新华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妇联改革方案》。《方案》强调,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开展妇女工作最可靠最有力的助手。《方案》从改进机构设置、干部选任、妇女维权等7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方案》指出,调整优化全国妇联机关部门职能,改革全国妇联直属单位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