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石鼓书院大讲坛·国学讲座”第五十六讲开讲,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专家胡翠艳以《国学中的修己安人之道》为题,为大家阐释如何从国学中汲取修己安人之道。
“世界是多元化的,而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体现在各国的管理中。”讲座一开始,胡翠艳就抛出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中国的管理哲学是遵循自然法则衍生而来的,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以《大学》为经,以《中庸》为纬,其精义在于修己安人。
胡翠艳说,近年来西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管理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民族性格,只有根据中国人的思维特点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达到合理的状态。
“中国人是很重视面子的,不喜欢被别人管,如果对公司的决策不服,大都会表面附和,消极怠工,这就需要管理者讲究管理的艺术性。”胡翠艳说,与其用制度管理员工,不如让员工觉得舒服,心服口服,安心去做。
比如,企业绩效考核到底做不做,为什么很多企业绩效考核不成功?中国哲学智慧讲究个度,即中庸之道,就是在矛盾两极间找到最佳途径。胡翠艳建议,把绩效考核由“奖优罚劣”改成“奖优帮劣”,那员工工作起来肯定很愉快。“这样既在企业的可控范围内,又是员工愿意接受的,何乐而不为呢!”
A
中国管理哲学的精义
在于修己安人
C
胡翠艳强调,管理的核心就是管好自己,理好别人。如果认为管理就是管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式管理绝非管人,而是以“安人”为最终目标。“管人”者经常动用各种管理法宝,以便管好部属,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他们不管用什么方法,部属总有一套应对的办法,所以管人行不通。“理人”者通常对部属礼敬有加,期望实现劳资和谐,但却收效甚微。因为他们过分礼敬,部属反而怀疑其心怀不轨,所以仅仅“理人”也不行。对待中国员工,管他,他偏不服;理他,他又将信将疑;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安他”。这就是中国式管理的更高境界——“安人”,具体表现在安员工、安客户。
她认为,“安”的核心是“敬”,敬是看得起的意思。管理者要有爱心,对员工能帮则帮。
“从现代管理学而论,安人之道就是教他、知他、谅他、信他、用他。”胡翠艳解释,即培养他的才能,了解他的长处,无心过失不罚,相信他能做好,放心让他发挥。
现代社会安人的方法有那些呢?胡翠艳总结为:真诚服务,合理待遇,适当关怀,合适工作,安全保障,相当尊重,适时升迁,创业辅助。“管理者不妨从这些方面着手,让员工安心工作。”
“安人”是中国式
管理的最高境界
B
“安人”需从内心的修身养性开始
管理者作为现代管理实践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其修养、人品、学识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亲民是重点,尊重民意为其主旨。先修治自己,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德行。再逐次扩展,做好安人的德政,打下政道的基础。目标则是采取适时适当,至为合理的立场,以提升安人的效果。
胡翠艳告诉大家,良好的修己,是德行。良好的安人,即为德政,将修己安人的道理发扬光大,便是“明明德”。有了这样的基础,如果能够充分尊重民意,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便能够适时采取正确的定位,执其两端,采取最为合理的立场。管理是“明明德”的历程,采取重视众人意见的导向,求得合理的决策。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胡翠艳进一步解释,这说明古时候的管理者,希望世人都能够自省自律、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一定会先从国家着手,设法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会先从家族着眼,设法把自己的家族治理好,使族人和睦相处,齐心协力。要治理好家族,一定会先从自己做起,用心改变自己的态度习惯,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德行的人。要修好自己的品德,一定会先从正心做起,使自己心无旁骛,心思端正。要端正心思,一定会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心意诚实,一定会先使自己认识明确。要获得明确的认识,一定会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地研究实物的道理。
《中庸》说:“仁者,人也”。《易经》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也说明修、齐、治、平都要以德为本。
胡翠艳说,《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总而言之就是,“ 要想达到安人的目的,赢得人心,首先要从内心的修身养性开始。”
胡翠艳认为,修己和安人都需要有决策。做决策的时候,最好先明白自己的定位,站稳应有的立场。有了定位和立场,才能够坚定不移,去除私心,凡事为公着想。这样一来,心不妄动,自然安静下来。心安才能客观、冷静地深入思考问题。如果思虑能够达到周密而详细的地步,必然会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获得预期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