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雪峰 李 楚
为百姓让路
为文明让路
■雪 峰
“不仅出行不便,更重要的问题是脏乱的环境让我们无法忍受,恶臭的气味让我们根本不敢打开窗户!”在城区一家家马路市场相继让路于民,引来百姓拍手称快的同时,易赖街附近的一家马路市场却仍在霸“道”经营,引来附近居民怨声一片,大家气愤而又无奈地称之为“最牛”马路市场。但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石鼓区委、区政府已经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解决,要求限期规范整治到位,易赖街马路市场也有望不再是“老大难”问题。
在我市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铿锵步伐中,易赖街马路市场为何得不到彻底有效的整治呢?日前,记者深入探访,追寻背后原因。
难点一:农贸市场内摊位不够,马路上摆摊已成习惯
一面是附近居民们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在马路上摆摊的菜农们也称自己是“有苦难言”。
在跟摆摊的菜农聊天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在马路上摆摊的菜农大部分来自于呆鹰岭、集兵滩等周边城郊,时下正是果蔬成熟时期,大家都到市区卖水果,而易赖街作为市区最大的农贸市场之一,自然成了菜农们的首选之地。
“我一早上倒两趟公交车才从集兵滩赶过来,就是希望能赶个好销量。”正在忙着给顾客装菜的摊贩肖女士跟记者聊了起来。对于占道经营的问题,肖女士称,农贸市场内的摊位早已经满了,没有可供销售的摊位。“如果不在这里摆摊,我们又能去哪里卖呢?”肖女士显得十分无奈。事实上,多年来,在此销售蔬果已经成了周边城郊菜农的习惯。菜农们认为,这一习惯也实属“无奈之举”。
难点二:市场收费,给执法增加了压力
采访当天,石鼓区城管执法局青山中队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执法,对马路市场进行整治,这让正在马路上摆摊做生意的菜农们情绪极为激动。
“我每天都缴了摊位费,为什么还不让我们摆摊?”面对工作人员的执法,马路上的摊贩黄先生一肚子的委屈。他告诉记者,每天易赖街农贸市场管理方的工作人员都会来市场上挨个收取2—5元不等的摊位费。“既然缴了费,我们就以为摆摊是被允许的。”这是大部分菜农的想法。
对于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的现象,石鼓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局联合相关部门曾进行过多次整治,占道经营现象也有过一定的改善,但往往都是没过多久就出现反弹。“市场管理方向菜农收取摊位费,菜农们的潜意识里就认为马路上摆摊属于合理合法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执法增加了压力。”石鼓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局局长曾鸿向记者说道。
(下转第二版)
每天早上7、8点,易赖街马路市场热闹景象
有需求就有市场,马路市场曾经在各地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肯定是没有经过政府审批的,也就是不合法存在的。与此同时,马路市场造成的环境、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十分严重,不仅影响了附近居民,同时也与文明创建格格不入。所以,规范整治好马路市场,让路于民,是一件让老百姓拍手称快的事情。我们发现,在规范整治马路市场的过程中确实面临一些难题,比如马路市场存在时间较长,积重难返,农贸市场摊位不够,资金压力以及管理难以到位等。但是,市民的呼声、百姓的意愿以及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些难题,彻底规范整治好各种马路市场,真正做到让路于民,让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