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经信委传出喜讯:工业经济运行结束此前一度在全省排位靠后的局面,加速向全省“第二”回归。
据统计,1至4月,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16.3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快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五;工业用电量累计22.7亿干瓦时,下降4.8%,好于全省4.1个百分点。
新增规模企业完成产值33.5亿元
据了解,1至4月,工业经济缓中企稳实现逆势飞扬。
从行政区域看,按1至4月累计规模工业总产值速度排序,除衡东县由于建材、矿石开采加工等主要行业受到产品价格、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蒸湘区由于衡钢等重点传统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缺少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耒阳市由于受煤炭、电力二大重点行业生产大幅下滑影响,出现了负增长外,其他如工业基础较好、产业结构调整较早、新增规模企业较多的衡山县、高新区、白沙洲工业园、祁东县、石鼓区、衡南县、松木经开区、衡阳县等县(市)区、园区增长速度均较快。
从重点行业看,全市12个重点行业中,新增规模企业“南岳生物”新增产值1.7亿元,拉动医药行业同比增长30.7%;食品行业新增了49户规模企业,这49户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75.2%,拉动食品行业同比增长24.3%;轻工、机械2个行业总产值增速也保持较快增长,分别为8.3%、5.0%,四个行业总产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合计拉动全市总产值增速5.8个百分点。
从重点企业看,富士康、南岳电控、合力叉车、恒飞电缆、湘泵股份、衡山汽车等一批重点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累计总产值保持较快增长。
从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看,全市153户新增规模企业1-4月累计完成产值33.5亿元,增长131.2%,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目前,又有1家新增规模企业通过国家审批,3家企业正在逐级进行审批,预计上半年可以新增15家左右的规模企业。
重点工业项目开工率达89.9%
据了解,工业经济运行实现赶超主要得益于调度管理、项目建设、创新驱动。
运行调度紧抓不懈。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工业,密集调研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园区,建立了市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制度,收集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限期交办,积极为企业、项目排忧解难,切实为企业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实行了预调度制度,及时摸清全市955户规模工业企业当月的生产经营情况,主动防范和化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安排第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共109个,总投资653.28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74.43亿元。1至4月,已开工项目98个,开工率为89.9%,完成投资54.4亿元,占年计划任务的31.2%。
创新驱动成效明显。一季度,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8.8亿元,同比增长6.9%;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4%。尤其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全市科技企业申报各项专利416项,同比增长1.5%;科技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达388项,同比增长26%。
此外,园区聚集度不断提升。一季度,全市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1.5亿元,增长7%,累计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61.4%,比上个月提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标准厂房建设面积21万平方米。
今年将开工建设130个市重大工业项目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打好二季度工业运行攻坚战,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突出重点,加强监测预警。继续把稳增长当作工业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和趋势性的情况,确保全市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精准发力,提振内生动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加大全市重大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力争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确保投资到位、建设到位;
强化服务,培育经济增长点。力争今年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开工超过130个,力促五矿金铜、金杯电工高性能铝合金电缆等60个项目尽早投产达效;重点帮扶市直二区一园、各县(市)区做好当前的竣工投产项目新增规模企业工作,对新建新投产企业,安排专人,实施一对一服务,投产一家,上报一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镭目科技、华意机械、建衡实业等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成长壮大为骨干企业,全面有效遏制经济下滑态势;
落实政策,精准服务企业。落实中央、省、市已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抓好《关于推进衡阳市工业经济“稳增长、促转型”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落实,将企业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办事程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同时,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推行“助保贷”业务,加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支持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全力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