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进入冬病夏治最好时
  ■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  刘成高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疾病、风湿性疾病、脾胃虚寒性疾病以及老年畏寒症等。

  “夏治”指这些疾病在夏季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通过辨证施治,采用内服中药和各种外治的方法,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缓解其症状,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念。

  临床实践表明,有些疾病冬天治疗效果较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理疗、按摩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历代中医学家反复实践证明,在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即“三伏贴”,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中国农历 “头伏”、“中伏”、“末伏”期间,采用相应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对人体特定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袪散伏痰的功效。

  凡是在秋冬季或春初气候较寒冷的季节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均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但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适应人群是慢性咳喘疾病的缓解期或慢性持续期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适用于阳气虚弱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怕冷、后背怕凉,咯吐白色痰液,受凉后容易发作,尤其是秋冬寒冷季节发作频繁。此外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脾胃虚寒性疾病等均可采用“冬病夏治”。

  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疾病要注意下列事项:孕妇、2岁以下婴幼儿要慎用,对敷贴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有皮肤病,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恶性肿瘤、肺结核活动期、支气管扩张咯血、强过敏体质、感冒发热、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敷贴期间忌吹空调、食冷饮,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慎食肉桂、花椒、茴香、狗肉、羊肉等辛燥及肥甘滋腻之品。儿童、糖尿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敷贴时间酌情减少。敷贴后局部会有轻微痒、痛、发红属正常反应,避免抓、挠,如局部出现水泡、溃烂,请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关处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随时待命,为“心病”患者解除痛苦
进入冬病夏治最好时
简 讯
“内外兼修”,既为患者治病又留住美丽
中医药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启事
夏天要如何吃姜才最好?
图片新闻
任劳任怨,对待病人如亲人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进入冬病夏治最好时 2016-05-23 2 2016年05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