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5月13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用他的名字为一项技术命名
  风  采

  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三厂电解车间主任肖伟松,多年来在生产中不断汲取经验,改良工艺,其创造的电解操作法荣获全国大奖,并在行业内广泛应用,创造出巨大效益 

 

  ■文/本报记者  李楚   图/本报记者  陈太仰

  姓名:肖伟松

  职务: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冶炼厂电解车间主任

  成绩:改良电解工艺,独创“肖伟松操作法”,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

  即将送入电解槽的粗铅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冶炼厂的电调工人主要工作是负责粗铅电解工作。在这个有着百年工艺历史的平凡岗位上,电调工人们要靠双手丈量电解材质间距,感知材料温度,处理电解故障。在当前工业高度发达的时代,机械也无法取代这种传统冶炼工艺。而该厂电解车间主任肖伟松凭借着一股钻研劲头,多年来在生产中不断汲取经验,改良工艺,最终创造“肖伟松操作法”,不仅大大节省了电解车间的劳动力,更是让公司年增效益过千万。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生产精铅的企业之一,公司注册产品“SKS”精铅久负盛名,是中国驰名商标。该公司第三冶炼厂正是精铅的主要生产单位,如今,该厂精铅的年产量达到7万吨。然而,早在多年前,有色行业冶炼产能扩张过快,我国矿产品对外依赖度增强,为适应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第三冶炼厂不得不加大低品位铅精矿原料采购。但受原料质量下降,粗铅品位较低,含杂升高等因素影响,公司铅冶炼生产波动频繁,能耗偏高、产品质量不稳定、重复冶炼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突出。

  1986年入厂的肖伟松一直在电解车间工作,一干就是30年,相继干过装槽工、行车工、电解工,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2001年,肖伟松开始思考如何在提高原料适应性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稳定精铅质量、优化稀贵金属的回收率,攻克高杂粗铅电解电效偏低,铊、铋等杂质超标的技术难题,并做到为铅系统生产创效。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肖伟松提出了“预防式操作”理念。从阴极铅、阳极铅装入电解槽开始,控制合理极距,实现阴、阳极板之间距离均匀。在调整好极板后,通过用导体沾少许溶液,人为对阴、阳极进行短暂的短路,观察其挥发的程度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出不导电的极板,从而将故障处理在萌芽状态。

  “我们以前的做法是采用‘技师处理法’,也就是在铅电解的过程中,通过工人触摸阴、阳极铅是否发热来判断电流短路情况,出现短路情况后,再采取解决措施。如此一来,既浪费人力又大大降低了电流效益。”第三冶炼厂厂长罗清平介绍称,通过采用肖伟松提出的“预防式操作”理念,在基本上不需要企业进行固定投入的前提下,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节约能耗与原辅材料消耗,经济技术效果明显,并且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

  2005年,该操作法在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开始逐渐推广应用,2012年,该操作法荣获全国机冶建材工会等联合评选的“全国冶金行业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肖伟松本人荣获2015年度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此后,该操作法在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冶炼厂内部以肖伟松的名字命名,称之为“肖伟松操作法”。

  目前,“肖伟松操作法”在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已全面推广应用,年创效580余万元以上。2011年以来,又在郴州市银星冶炼厂、马仰有色金属公司、金鑫铅业公司等企业推广,年新增效益1200万元以上。2012年,水口山对印度德里巴铅冶炼厂提供技术服务时,也采用了该项技术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受到技术受让方的好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论 坛
衡钢:
白沙洲工业园:
一封“好家书”讲述感人亲情
《劳模精神职工读本》出版
富士康:
企业用他的名字为一项技术命名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企业用他的名字为一项技术命名 2016-05-13 2 2016年05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