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要到每年招生大忙的季节了。近日,笔者与市内一些职业学校校长聊天时,校长们都认为,招生是头等大事,也是学校最头疼和最难的事情,基本上是全力以赴、全校总动员。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职业学校招生难主要还是出口没有抓好,学校没有与市场对口的专业,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管理,没有稳定的就业渠道,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与不学差别不大,就业不是很理想,招生肯定会比较难。
殊不知,那些办得红红火火的职业学校根本不愁生源,因为学校的就业率、学生的竞争力有目共睹。从现实角度讲,在当前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就业率、就业方向、薪金标准等往往是学生及其家长选择学校的重要依据和指标。在优质教学和高就业率的刺激下,学生及其家长都会热切关注并想方设法进入这类学校。对学校而言,这种高质量的教学本身就是许多学校难以企及的硬实力。
诚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招生的环境还有待完善。一些地方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一些职业学校恶性竞争,一些生源在握的中学教师为了一点宣传费用“出卖”学生。这些都极大地扰乱了职业教育的生态,给职教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市教育部门已经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招生纳入县市绩效考核,招生期间,市里开展了督查,出台了严禁买卖生源的规定。应该说,招生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因此,笔者看来,职业学校招生难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重入口、轻出口。笔者长期观察一些职业学校办学,抱着生源就是财源的思想,在招生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学生招来后,教育教学反而不是太看重,专业建设不投入、不创新,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是同一个样子,就业则是短平快,哪里好打发就往哪里打发,哪里要的人多就往哪里送,就业后的跟踪管理更是基本没有。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招生不难才怪。
要解决招生难,必须要练好内功,提升内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这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论哪一所职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美誉度上升,声名鹊起,学生势必慕名而来,其示范效应远远胜过做一次高价位的广告。
在重视出口方面,笔者建议:
一是要创新办学理念,明确发展思路。“观念引领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两个为本”,即 “学校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以能力为本”。在实际工作中, 要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名校、名师、名专业。在办学实践中要注重坚持“四个围绕”,即“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师围绕学生转、课程围绕就业转”。
二是要改革办学模式,奠定发展基础。面对行业分工精细化、企业用人技能化、社会发展学习化的现实,职业学校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办学模式,在校企共享办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办学水平上争取最大成效。
三是要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应在教职工中普遍树立“五个意识”: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发展学生,树立价值意识。还应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