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应该看到,未来的中欧贸易之路难以一帆风顺,近期还将遇到欧盟发起的“光伏反补贴案”和“电信设备案”等难关。这些难关还需双方携手跨越。
历尽艰辛 水到渠成
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27日表示,经过数周紧张谈判,中国与欧盟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友好”解决方案。
经过艰难谈判,中欧达成妥协,使双边经贸关系免遭冲击。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欧盟资深律师告诉新华社记者,欧委会之所以从最初的“漫天要价”逐步退缩,根本原因是缺乏各成员国的政治支持。
据了解,在欧委会5月底就光伏案初裁结果组织的一次征求意见中,包括德国、英国在内的18个欧盟成员国投票反对征税,仅有4个国家赞成,其余国家弃权。
此外,欧委会的征税决定还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因为将中国产品挡在欧洲之外将造成欧洲光伏市场的萎缩和就业机会的减少。
意义深远 前路仍艰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光伏贸易争端的“友好”解决意义深远。首先,这避免了中欧之间爆发大规模贸易战,对于出口增速放缓的中国和陷入经济衰退的欧洲都是好消息。
其次,中欧就解决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一致,对双方都有利,一方面使中国年轻的光伏产业免遭重创,另一方面也使欧洲能够继续享受产自中国的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有利于其继续推进低碳经济。
当然,中欧经贸摩擦并未因光伏案的暂时解决而彻底消除。仅就光伏案来说,反倾销案一波未平,反补贴案很快将一波又起。按照欧盟相关程序,欧委会拟于8月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其结果殊难预料。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28日电)
■新华社记者 张正富 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