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红辉
火
“金山水泥”联合“三一重工”在衡阳县布点建设6家小型混凝土搅拌站,将商品混凝土销售到千家万户;
衡山县白果镇已建成一投资300万元、年产6万方的小型搅拌站,多台成套设备可“上门服务”……
日前,市散装水泥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农村推散现场会“爆”出诸多类似典型。市散装办主任王国庆表示:全市散装水泥工作已走出一条土洋结合,有序规划的推散新路子!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完成散装水泥生产供应量237万吨,同比增长12.9%,散装率达55%,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市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配套设施薄弱、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广大农民长期形成的习惯没有改变,农村用散率仅占10%左右,农村推散工作任重而道远。
因此,市散装办努力探索、因地制宜突破农村推散工作,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落后观念,通过各种途经下乡宣传使用散装水泥在环保节能、工程质量、建工效率、经济效益上的优势,让农民变“要我推散”为“我要推散”;
完善配套设施,创新发展模式。围绕解决影响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大适用设施装备引进和研发生产力度,先后引进“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研发的小型搅拌车和泵车,在广大农村建设星罗棋布的小型供应站,以点带面地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规划网点建设,建立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在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庄建立搅拌站、销售网点和配送站,形成农村推散网络,健全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修个水堰、垒个鸡窝也能用上散装水泥;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专资投入。利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加大农村推散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农村推散和农民用散积极性。
由于方法对路、措施得力,全市农村推散工作形成“星火 原”之势,跻身全省各地(州)市前列。
祁东县散装办推行轮距窄、运量小的车辆和臂短的泵车运送商品混凝土,目前已建商砼企业8家,覆盖全县23个乡镇,去年农村商品混凝土使用量达8万立方米,散装率逾62%,形成了政府满意、百姓高兴、企业赢利的局面。
常宁市、衡阳县、耒阳市等常年开展建筑工地普查、强化执法服务、规范商品混凝土管理,推散兴散工作跻身全市先进行列。
特别关注
僚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