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支书罗乾的抗旱“妙计”
  ■本报记者   邹  毅   实习生  陈  杨

  近日,记者跟随衡南县相市乡政府负责人前往杨木老村,进入杨木老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稻谷长势良好,丝毫看不出这里正经受着一个多月的旱灾。

  此时已是上午10点,太阳肆虐地炙烤着大地。只见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罗支书正蹲在一户村民屋前的水井边指导村民抽水。

  杨木老村是相市乡的产粮重地,也是干旱死角地区,然而干旱一个多月来,村支书罗乾根据本村的特点制定出了抗旱妙计,有限水资源在科学调度下,全村1800亩稻田无一因旱受灾,整个村庄一片生机勃勃。

  罗乾任村支书已经30多年了,他深知该村抗旱无外援可依靠,只能靠科学分配水资源。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临近水库的村民只要都从自家水井抽水灌溉田地,就可以多浇灌远离水库4个组的100多亩田地,只有这样才能让远地方的村民们不至于颗粒无收。这便是他的舍近就远法。于是他整日里在各个组跑上跑下,号召房前屋后有稻田的村民,抽引自家井水灌溉稻田,确保全村1800亩稻田不受影响。尽管罗支书的家离水库很近,但村民们从未看到他从水库“借水”,都是从自家井里抽水。他的举动影响着全村人,村里18户人家先后自觉购买了小型抽水机。先用小水泵从井里把水抽到水塘,再用大电流水泵从塘里抽到田里,这种接力灌溉,给村民带来不少麻烦,有的村民仅铺设水管就长达一公里。同时每户因抽水所花费的电费就高达几百元,但是村民们都愿意自己承担。

  为了保证水源的平均分配,减少村民之间的矛盾,罗支书又想出一个办法,把水库的水限时、限量供应给乡亲们。他在全村定下规矩,每次只允许一到两部机器下塘抽水,他将这口塘的水量巧妙地量化为具体时间,按100小时能让80亩田受益,每一亩就是一个多小时的抽水时间。合理公平的安排,让村民们都心服口服,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分水纠纷。

  “我现在白天黑夜都在组织村民抗旱,尽管很累,只要村民们的损失减小,我就无怨无悔了。”罗支书坦荡的一席话,在场的人都很感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侠骨柔情写丹心
杨安建慷慨自购抗旱设备
农业综合开发 工程力挫“旱魔”
村支书罗乾的抗旱“妙计”
农作物要实现能保尽保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村支书罗乾的抗旱“妙计” 2013-07-30 2 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