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作间隙受伤应认定为工伤
  今年3月,陈先生被某建筑公司招用为装卸工,双方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规定陈先生的工作职责是负责装卸建材、挂钩、换轮胎。陈先生跟随公司司机一车(组)工作,负责跟车装卸。4月的一天,司机驾驶汽车在装货过磅后等待其他同行车辆过磅时,陈先生到车下休息、抽烟。此时,司机突然启动车辆,将陈先生挤伤,致腰1一5横突骨折、左趾骨支骨折。陈先生入院后,委托妻子请求公司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公司认为,陈先生在车尾处休息、抽烟,被车辆压伤,与其工作无关,受伤地点亦不属其工作区域,故不同意为陈先生申请工伤认定。陈先生对此不服,直接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获得认定。

  本案中,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其一,在工作间隙休息时受到伤害,是否应认定为从事与工作相关的行为?其二,劳动者对受伤事件的发生有过失的,是否影响其被认定为工伤?

  笔者认为,工作间隙休息是职工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认定为从事与工作相关的行为。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认定某一事故伤害性质是否属于工伤一般应当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职工必须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为工作原因而受到的人身伤害或者患职业性疾病,才可以认定为工伤。但是,并非只有在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场所内发生的事故才能认定为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法律保障工伤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权利的立法宗旨,我们应当对于工伤认定情形规定予以从宽理解。也就是说,工伤强调劳动者受到的伤害来源于工作,却并不强调职工受到的伤害仅限于自己的工作,劳动者从事工作的行为以及其“为了工作”的行为都应当认定为工作的一部分。劳动者为工作做预备性或者收尾性的行为,因为生理需要而必须的行为以及工作中短暂的休息行为,都应当认定与工作有关,劳动者因此而受到伤害的,也应当认定为工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体现工伤保险法律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在本案中,陈先生的装卸工作具有间断性质。工作间隙休息虽与工作内容无关,但间隙是日常工作中正常、必要而合理的生理需要,与其正常工作密不可分。在工作期间休息,是为了在后面的工作时间内能够更好地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因此也应该归于工作原因,并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

  ■陈昌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B01版:版面一
   第B02版:版面二
工作间隙受伤应认定为工伤
乐为“工作狂”
衡南县集中宣传工伤保险政策
衡阳市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常宁市人社局帮女职工追讨工资
公务人员要主动作为
衡阳日报版面二B02工作间隙受伤应认定为工伤 2013-05-22 2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