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民致富的“铺路石”
  ——记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书记徐三山

  本报记者  谭晓波  通讯员  李平国

  在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有这样一位硬汉子。为脱掉本村贫穷的帽子,他甘为村民致富的“铺路石”,带领村民修建致富路,种烟叶,种油茶,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好路子。他,就是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支部书记徐三山。

  桐江村农业产品单一,村民收入偏低。为了彻底改变村民贫穷落后的状况,2003年,徐三山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专程到桂阳县取经。经过深入调研,他们决定以种植烟叶生产为突破口,并确定了“示范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村”的思路。然而村民思想保守怕担风险。于是,徐三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带头试种20亩烤烟,并召开村民大会,向大家承诺“赚了钱归烟农,赔了钱我来贴”。他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想方设法发展种烟户,并用自家的房产证到银行贷款,帮助烟民建烤房。又到外县请来技术人员为烟农开展种烟培训。在徐书记的带领下,全村烟农当年获得丰收。每亩产值达1500元,种烟农户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村民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现在,村民们自发奋勇的发展烤烟生产,该村种烟面积也逐年增多。

  要想富,先修路。2007年,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徐三山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开始实施改造村级公路计划。为了节省开支,他号召全村投工投劳。修路总投资40万元,村民自筹资金20万元,村集体经济投资20万元,用来修路。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努力,完成硬化2.5万公里村级公路。群众出行告别了“天晴一身灰,下雨两脚泥”的历史。

  群众利益无小事。徐三山书记鼓励村民大胆创新、尝试新产业。2009年3月,常宁市桐江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油茶种苗、肥料、油茶种植及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合作社采取规划管理、统一在户、户户在社的管理模式。

  “不怕吃亏,勇于奉献的孺子牛!”这是桐江村村民对徐三山的评价。对于“村官”的体会,徐三山很有一番感慨:“要想当好村干部,必须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大胆的开拓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一项项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楼房,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村级公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构成了桐江村的美丽壮景,描绘了该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常宁荣获省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
农技干部挑起集中育秧“重担 ”
村民致富的“铺路石”
兰江乡太子塘村党员承诺常态化
集中育秧奏响粮食生产强音
常宁让“沼气”充满“朝气”
“对症开方”促企业转型升级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村民致富的“铺路石” 2013-04-24 2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