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计划升级
4月3日,继2011年的26项、2012年的30项之后,国际足联与中国足协的合作计划在2013年升级至34个项目。
中国足协副主席林晓华3日介绍说,由国际足联会员协会与发展部主任提尔里率领的国际足联代表团一行四人自4月1日开始对中国足协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工作访问,期间听取了中国足协各个部门对2012年合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涉及青少年、草根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等领域的培训。
提尔里表示,去年双方的30项合作计划中国足协执行得很好,只有职业俱乐部经理人培训因为国际足联讲师派遣问题推迟到今年7月进行。“你们在准备全国足球代表大会,也将提出新的十年发展规划,我们共同讨论了部分内容,希望能为中国足球发展作出贡献。”提尔里说,“双方还梳理了今年的合作计划,并达成了共识。”
据悉,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将与中国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剑在今年5月底在毛里求斯举行的国际足联大会上签署合作协议,这也意味着双方2013年的合作将在下半年展开。
较之去年的30个项目,今年的合作计划升级至34项,新增项目涉及草皮管理,对五人制、沙滩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的讲师进行培训等。林晓华表示,今年的合作增强了对“讲师”的培训力度,这也是适应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
张剑说:“要注重使学到的先进技术理论在中国落地生根,培养出中国自己的讲师队伍,以求早日建立起中国足球的培训体系,规模化、科学化地培养人才。”
4月3日,国际足联日前确认,2014年巴西世界杯全部赛场的球门“门线”技术的建造合同,已经交给德国的GoalControl公司,该公司击败了包括英国的公司“鹰眼”在内的三个竞争对手中标。
据《泰晤士报》3日报道,“鹰眼”本来是赢得合同的最大热门,但最后GoalControl凭借更简单、成本更低的技术胜出。
GoalControl提供的是一项4D技术,原理是在每座球场上空安装14台高速照相机,每个球门由7台监控,球经过门线不到一秒钟,该系统就会将球是否越线的结论,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主裁判的手表上。
在每座球场安装门线技术的费用是17万英镑,另外每场比赛期间的运营费是2500英镑,另外该技术还能提供多角度的3D画面,以满足赛中和赛后直播和录播的需求。
据报道,今年夏天在巴西举行的联合会杯比赛中,该技术将在6座赛场中试用。如果试用出现问题,国际足联将重新考虑合同问题。
报道还说,即使采用了门线技术后,进球是否有效的决定权也依然掌握在主裁判手里。如果主裁判对门线技术的准确性表示怀疑,他还可以要求关闭该装置。
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上,英格兰队与德国队的比赛中,兰帕德的射门已经越过门线,但进球被判无效。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此后一直积极推广门线技术,但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坚决反对,他更倾向于增派一个底线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