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1年06月10日 星期五      
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中有群众 群众心有他
——记祁东县风石堰镇党委组织委员徐争喜
  徐争喜,祁东县风石堰镇党委组织委员,一位平凡的共产党员。2010年7月11日上午10时,他在前往龙湾村察看水渠险情途中发生车祸,为救护同乘的一个4岁小孩,他多处受伤,右手粉碎性骨折!

  尽管如此,但——2011年3月,作为全省优秀组工干部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的一员,当徐争喜站上报告席,勉力举手向大家示意时,满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给予了他最高的嘉奖……

  朴实低调,

  群众把他放在心的高处

  衣着简朴,举止谦和,笑容真诚。徐争喜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朴实低调的。从1990年自湘潭大学毕业以来,他扎根基层,20年如一日,为风石堰的一方百姓默默奉献。

  作为镇党委组织委员,他主管组织和党建,还分管农业生产。不论分内分外、这家那家,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农忙季节他更是天天下村,整日窝在田间地头。

  徐争喜曾被安排在龙湾村蹲点三年。三年里,他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为该村争资争项,为村民排忧解难:龙湾村破烂的小路不见了,主道路硬化4.5公里,让老百姓走得畅快;200亩枣苗种植培育基地建起来了,100余口沼气池修好了,一幢幢的红砖青瓦的新房树起来了,清亮亮的自来水接进来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滋润……今年,200余亩烟叶又已欣然吐绿,全村预计人均又将增收一千元!

  饱满的麦穗,总是深深低头亲吻大地。而像徐争喜这样的干部,老百姓却把他放在心的高处。村民们都拿他当自家人,一看到他,就会大老远地打招呼,抢着拉他去自家坐坐。

  生死瞬间,

  群众是他心中的首选

  2010年7月,镇里雅塘水库龙湾村段台方渠因年久老化,渗漏严重,部分地方坍塌近十米,周边6个村的农田灌溉水源受到影响。心急如焚的徐争喜不管双休日、不顾身体疲惫,11日这天再次赶到乡下查看渠道。

  在与龙湾村老支书商议过整修方案后,他二人同乘一辆三轮车,沿路查看烤烟生产情况。当时,车上还有一位老人和他4岁的外孙。由于路面狭窄、车轮打滑,车子在行进途中忽然撞向路边大石,翻到距路面2米多高的水田里。

  生死攸关的一瞬间,徐争喜想都没想,一伸手就把坐在自己身边的孩子紧紧揽在了怀里。车子接连翻了两个跟头,三轮车重重压在了他身上!即使此时,徐争喜的右手仍然纹丝不动地护在孩子身上。

  钻心的疼痛遍布全身!不顾自己伤势,徐争喜坚强地爬起来,打电话组织人员,积极营救其他伤者……当120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时,手已严重受伤的他依然搂着受惊的小孩,慢声细语地安慰着。

  无私付出,

  赢得真情回报的最高嘉奖

  事故中徐争喜受伤最重,但在县人民医院,他却急急吩咐医生:“先给老书记检查吧,他年龄大禁不起折腾,这两位伤者也要给他们仔细检查治疗,别让他们因伤耽误了农活。我年轻,这点伤痛还能忍得住!”

  检查结果出来,徐争喜右肱骨外科颈骨折。11日下午,因伤势较重,他不得不转到市附二医院。

  被徐争喜救下的小孩叫伍文杰,他的父母连夜从龙湾村赶到附二医院,送来“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锦旗。面对感恩的小孩父母,徐争喜却再三叮嘱:“文杰才四岁多,受了这么大的惊吓,你们要多带他去玩玩,注意不要增加他的心理负担。”此情此景,在场的人们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在病床上,徐争喜仍惦记着工作。同事来看望他,他常询问的是“工作由谁接手”、“水渠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妻子周武华在旁边静静地听着,眼泪却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他的伤那么严重,医生说即使手术成功,手臂以后也不能负重了,现在却还是想着工作、工作。”

  看到妻子这样,他憨厚地笑着:“我是农村娃出来工作的,又是共产党员,工作累一点没什么,不能苦了父老乡亲。”

  这就是徐争喜,一位平凡的共产党员——没有风石堰上唱大风的豪情,没有惊天动地创伟业的壮举,却用自己的满腔激情,彰显了鲜红党旗的真我本色,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真情回报的最高嘉奖。

  本报记者  李英姿

上一篇    下一篇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心中有群众 群众心有他
企业的竞争 就是文化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