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南北路: 名副其实的核心商圈 2023年10月15日  

雁峰公园北广场耸立的雁城城徽。

生活出版合作社组织系统图标注了衡阳分支站。

石鼓广场的巨型石书。

清宣统元年衡阳城区图标注了今中山北路各段名称。

中山南北路路标。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建军

  中山路北起石鼓广场,南至雁峰公园北广场,以解放大道为界分为中山南、北路两段,道路全长2413米,是一条联系衡阳老城区南、北的繁华道路。相关史料记载,前清时中山南北路被分成六段,府署、商铺林立,还有衡阳最早书局之一的宝华书局。


  中山北路由数段连合而成


  《衡阳市地名志》(1986年版)中记载,前清时,今天的中山北路分为铁炉门正街、八元坊、五桂坊、布政街、府政街、北门正街等数段。

  从清宣统元年衡阳城区图可以清晰看到中山北路各段名称,而出回雁门至今中山南路段则称为“大街”。吴三桂在衡阳称帝时,曾改大街名为“棋盘街”等。

  1939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各分段连起来命名为中山路,并一直沿用至今。在1947年绘制的民国时期衡阳市区图上可以看到“中山北路”和“中山南路”的标记。

  1956年,中山南路延伸至湘江南路(此段今为雁城路东段)。1958年,市政府拆除路两旁店铺113栋,将两侧人行道扩宽至6米。由于清朝时期,布政街(中山北路)北端州府、县署衙门正对街心,因此拦街而成,导致道路在此拐了两个90度大弯。1959年,市政府投资6.61万元,将北段从华光街口起至衡南县大礼堂止,截弯取直,全部筑成沥青路面。1988年,衡湘公路大桥西岸引桥横跨北段,形成立体交叉,两旁设有悬梯,供行人上下。

  中山路北端是石鼓广场,广场有一个面积10多平方米的通视围墙内,一本用大理石雕刻的巨型石书,书上内容是朱熹所著的《石鼓书院记》,字体遒劲有力。广场还有一株1200年树龄的银杏树,每到秋天,黄金般的银杏树叶,总会引来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拍照留影。中山路南端的雁峰公园北广场则耸立着雁城的城徽,四只大雁展翅引颈,似在迎接四方来宾。


  宝华书局助力新思想传播


  史料记载,宝华书局始创于清光绪时期,是衡阳市最早开设的专业书店之一,当时在布政街挂牌为“宝华堂”,后因书业以“书局”命名盛行,遂改名宝华书局。

  起初,宝华书局只售卖一些为数不多的新时代文艺刊物。后来,宝华书局店主肖远伦受新知识、进步思想影响,经中华书局店员陈锡圭介绍,于1923年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为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宝华书局在门口挂出“衡阳文化书社”招牌,并翻印《新经济政策》《新社会观》《农民协会章程》《工会章程》等宣传新思想的资料数万份,也销售《共产主义ABC》《社会主义史》《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湘江评论》等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方面的书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衡阳的传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

  记者查阅相关史料获悉,1932年7月,邹韬奋在《生活》周刊社基础上成立了生活出版合作社,对外称生活书店。1938年4月,吴琛在中山路(今中山北路)开设了生活书店衡阳分支站。该书店大量销售《什么是统一战线》《什么是阶级》《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帝国主义》等抗战读物和介绍共产主义思想的读物。

  记者从早年的生活出版合作社组织系统图上看到,该图标注有长沙、衡阳等分支店。


  曾是行政区和商业区之一


  1274年,南宋末大臣、爱国诗人文天祥来衡州府(现中山北路)视察,恰逢元宵节,晚观州府元宵灯节盛景。据《上元张灯记》记载,“岁正月十五日,衡州张灯火合乐,宴宪若仓於庭,州之士女,倾城来观”,描绘了当时衡阳州府灯会的盛况。

  《衡阳建设志》记载,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测绘制定的《衡阳建置图》如实描绘了衡阳境内有内、外城14个城门,16座炮台,122条街巷,标注了318个地名。当时,城区规划为7个功能区,包括2个行政区,3个商业区,2个文化区。

  另据衡阳历史文化丛书《城邑沧桑》记载,3个商业区其中的一个就是南北正街(今中山南北路),这里设置了百货、布匹、南货、杂货经营区。以布匹店为例,这些布匹店多从经营布匹加染土布开始。清咸丰(1851—1861年)、同治(1862—1874年)年间,衡阳城北有老永大、鼎记两家染布店,城南则有振隆、吉丰两家染布店。后来又增加了王德厚、祥发、新裕成、庆云祥等布匹商号。特别是王德厚染布名噪一时,有“未入店门,先闻靛香”之说。该商号的布匹远销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北等地。此外,在城北(今中山北路北端)附近的司前街、司后街、帝王宫巷、潇湘街一带纸伞作坊的产品,也远销长沙、武汉以及广西、贵州等地。

  在清宣统元年衡阳城区图上可以看到,北门正街以南至布政街以北(今中山北路北端),还设有县捕厅、衡州府署、通判署等衙署机构,这一区域也是彼时的城北行政区。今年67岁的人民路社区居民莫从宏回忆,上世纪80年代,在中山北路段有新华书店、棉布大楼、工艺品服务部、副食品商店、天然理发店、金陵酒家、九如斋等。

  1997年,中山路(含中山北路和中山南路)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示范街道。当时,全国仅命名了44条文明示范街道。

  如今的中山南北路,目之所及热闹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川流不息的购物人群,无不凸显着中山南北路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