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肥胖已成为威胁中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日,一篇名为《中国小学生预防肥胖症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一项随机分组临床试验》的研究提示,通过健康教育和确保儿童在校期间每日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每月进行BMI(身体质量指数)检测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记录、反馈,通过一套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干预儿童肥胖。
点评:解决儿童肥胖问题,需要多方合力。从社会角度来说,食物环境是导致肥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疾控中心也编制《儿童零食消费指南》,将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指导家长们更科学地为孩子选购零食。从家庭与学校的角度,更新养育观念与养育习惯是更切实可行却也需要付出更艰苦努力的功课。譬如,一些家长认为儿童超重是健康的表现,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给孩子喂食超过正常需要量的食物;一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受伤而减少孩子的体育活动,有意避免对抗性较强的运动。
2.今年电商“双十一”刚刚落下帷幕,据某头部平台的统计数据,“00后”消费者购买非遗产品的金额和人数均同比上升超过100%。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等发布的《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非遗产品消费者已达亿级,年轻一代成为非遗消费的主力。
点评:非遗火爆“双十一”可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反映和印证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日益彰显。不论是有关部门、电商平台、非遗传承人都要思考,如何适应年轻一代网络化生活、圈层化交往、个性化表达、兴趣化消费的特点,以文化自信打造更加自信的文化产品,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
3.大型户外广告缺乏安全认证,成为悬在头顶上的“定时炸弹”;门店招牌只用胶水粘住,“飞来横祸”不时降临;户外广告招牌长期处于无主状态,“僵尸招牌”隐患突出……近年来,部分城市户外广告招牌安全事故频发,广告招牌设置乱象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顽疾。
点评:为了有效堵住安全漏洞,“定时复检”制度亟须强化执行力度,从原来的“自选动作”变成“规定动作”,且必须完成;此外,要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多部门审批监管联动,让曾经“打着油”的安监部门参与到审批、挂牌的过程始终,并承担起相应的复检审核责任;最后,要积极探索推广大数据智能化动态监管,强化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畅通基层单位安全隐患上报渠道,及时排查风险,毕竟,广告牌掉落背后的“空白地带”,不能总以民众生命的代价去填补。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