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
据悉,我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重要信息,能准确把握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特别是将为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重要的人口信息支持。
人口普查中申报的内容将直接影响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也影响到公民所在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镇住房供给、城乡道路建设等。所以,人口普查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普查内容
新增“公民身份号码”
随着新阶段与新技术的出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普查方式和方法上都有了明显变化。
本次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这样的指标设置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体相同,新增了“公民身份号码”作为普查内容。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超表示,这是出于数据比对的目的,统计部门将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进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普查表的设计也全面反映着我国人口的真实状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四种表根据不同的普查对象和普查内容而设。
其中,普查短表由除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以外的全部住户填报,反映人口基本状况。在上述住户中抽取10%配合填写普查长表,内容包括了短表的全部项目以及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生育和住房等情况。
此外,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的资料计算。台湾地区的人口数,按照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资料计算。
首次采取自主填报也是我国在人口普查方式上的一次重大革新。普查对象可以在自主填报和普查员二次上门间任选其一,如需自主填报,住户可在普查员上门摸底时说明,请普查员提供自主填报的二维码及自主填报码与密码,完成自主填报。选择自主填报的住户应在11月5日前完成信息申报。
普查采用
多项技术保护公民隐私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口普查,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公民的隐私安全被摆到台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应用于普查全流程中,成为公民隐私的保护屏障。
比如,此次普查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管理。
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全面采用电子化登记,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登记信息,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信息采集的移动端和服务器端采取了严密的数据加密和脱敏技术。
数据传输过程全程加密,数据会被实时上传至处理中心,保证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在互联网通道泄露。安全管理机制、安全防护体系和安全审计机制也均有应用。
数据的真实性一直被视为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新技术保护着公民的隐私安全,也提高了数据的采集效率和质量。同时,建立了压力层层传导的问责机制,控制普查质量。
国务院人普办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普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有关工作。地方各级普查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普查数据质量负总责。各级普查办公室必须严格执行各阶段工作要求,确保普查工作质量与数据质量合格达标。
释疑1
户口不在居住地或外地户口,需要填报吗?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的规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普查机构会进行比对剔重,确保不漏户、不漏人。
释疑2
普查对象多地居住,在哪里填报普查登记?
普查对象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住所、并且平时都居住的(例如上班时住在一处,周末住在另一处),如果户口登记在其中一处住所,则将该处作为现住地,登记为“人户一致”,其余住所登记为空房。
如果户口没有登记在这些住所,将居住时间较长的住所视为其现住地进行登记,作为“人在户不在”,其余住所登记为空房;如果无法判断在哪处居住时间更长,将10月31日晚居住的住所作为现住地进行登记。所有住房项目,如住房建筑面积、间数等按登记的这处住所情况填写。
释疑3
房屋已经出租,住房情况如何填报?
对全户外出户,应在户籍地登记其户籍地的住房情况,在现住地登记其现住地的住房情况。户籍地房屋拆迁的,户籍地登记的住所类型选择“无住房”。
对出租房的租户,房东未迁走户口的,将房东和承租人作为两户登记。房东只填写未出租部分的住房面积和间数,如果房屋全部出租,则房东可选择“无住房”;承租人填写实际承租的住房面积和间数。
释疑4
就业情况如何填写?微商、炒股算工作吗?
就业工作是指为取得收入而为他人提供生产或服务的社会活动。用自有资金炒股、炒汇等,不属于工作;使用他人资金炒股、炒汇,收取佣金,属于工作。
单纯出租房屋收取租金,不属于工作。实习生为获取收入而实习,属于工作;仅以学习为目的,并未取得劳动报酬,不属于工作;在校生在单位实习,实习目的是完成学校毕业要求、取得实习经历证明,不属于工作。
为了取得收入在家做微商或通过互联网做平台主播、流媒体视频、电竞游戏等,属于有工作。
释疑5
住房信息纳入登记范围是出于何种考虑?
国家统计局官方微信近日回应,网传“第七次人口普查首次把查房信息纳入普查范围”,事实上并非“首次”纳入。在以往的人口普查过程中,也多次涉及房屋情况登记。比如,在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统计部门就对相关住房信息数据实行了登记。再比如,在更早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也有住房相关数据。因此,“查房”只是做好人口普查的“常规动作”,并非新增项目,无需过度解读。
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国进行人口普查普遍采用的方法,因为人都居住在房子里。人口普查中“查房”的目的是为了查准人口,住房信息登记的重点是要了解人口的居住状况、生活设施、房租水平等,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前民生问题。
综合新华网、央视消息
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填报工作正式启动,700多万人口普查员开始上门登记,持续至12月10日,随后开展普查数据处理、汇总等工作,2021年对外发布主要数据公报。本次人口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倡导普查对象自主填报个人和家庭信息。为何要进行人口普查?哪些人是人口普查对象?如何进行自主填报?一起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