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3月16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链接: “群体免疫”是科学还是一场冒险?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持续蔓延,与此同时,英国等国家提出建立“群体免疫”的抗疫策略,这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极大关注。

  “群体免疫”作为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概念,在疫苗未出、疫情未止的当下被用于疫情防控,其有效性陡然成为各方争论焦点。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表示,当前语境下的“群体免疫”,正是指自然人群没有经过任何医疗手段被病毒感染后,集体会产生的抗病毒反应。

  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13日解释称,如果用非常严厉的措施来抑制病毒,疫情会在错误的时间反弹。英国的抗疫目标是让整体社会产生“群体免疫”,而不是完全抑制疫情。

  对此,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需要采取紧急的隔离和封锁政策,而政府正在与公众在玩赌轮盘,这是一个重大错误。”

  德国哥廷根大学经济学教授于晓华撰文指出,“群体免疫”方式分为自然免疫和疫苗免疫。疫苗免疫是主动让人群形成群体免疫,达到群体免疫门槛。“由于现在还没有疫苗,所以形成免疫群体的方式只有一种:主动或者被动感染。”

  因此,目前的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群体免疫”措施也被不少媒体解读为——“防疫策略需要让人先感染病毒”。

  如今,这种听上去似乎并非理性的防疫方式正成为有些国家采取的策略,分析认为,其背后原因或许来自于对疫情的不同判断。

  相关方面认为,当病毒已经在全世界扩散,严密的控制和隔离策略可能未必有效。如果不形成群体免疫,一放开控制,依旧容易再形成大流行。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医学教授斯科特·威斯表示,“群体免疫”策略与对医疗资源挤兑的担忧密切相关,希望能将暴发高峰期拖晚,错开冬春时期的季节性流感。拖晚峰值可以为疫苗研制赢得时间,也可以集中医疗资源救治重症患者。

  因此,人们发现部分国家采取了与封城和禁止社会流动几乎相反的防控建议。在现阶段,不再把重点放在防止疫情扩散上,而是以减少损失为主。有分析认为,该策略是在等待两件事发生:第一,期待专门针对新冠的特效药或者疫苗能够尽快研制出来;第二,期待有越来越多的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能够通过感染新冠病毒而产生免疫力,从而建立起一道群体免疫屏障,保护那些最危险的老弱病残。

  然而,就像《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所言,这样的政策或许如同“赌博”。病毒对中青年人的致死率是否将一直很低?病毒感染速度是否会突然增速,突破医疗系统的负荷?当病毒变异后,获得性免疫是否仍然有效?一系列相关问题无一不在考验公共卫生防疫系统。更关键的是,即便以当前2.3%的死亡率计算,实现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可能导致更多人死亡,如此高昂的代价,社会能否承受?

  当前,面对新冠肺炎这种全新的传染性疾病,应用“群体免疫”的有效性尚无定论,全球防疫前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欧洲沦为疫情“震中”
相关链接: “群体免疫”是科学还是一场冒险?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相关链接: “群体免疫”是科学还是一场冒险? 2020-03-16 2 2020年03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