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首好诗,就好像在炎炎夏日里吃了一口冰凉西瓜,清甜可口!又仿佛置身于金色麦区,徐徐微风,沁人心田!在旷瑜炎先生新作《南山清韵》《流年碎影》两本书中,我们既能感受中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又能体会他对世间不平之事的批判与嘲讽。首首锦绣,字字珠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生苦短,匆匆一世,纵使迟暮,旷老依然容光焕发,精神抖擞,老骥伏枥,不忘初心,真是“七秩已逾情未了,丹心明志暖人心”!
诗如人生。旷老是吃过苦的人,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种过地、当过兵、上过大学,是一位靠读书走出农村的市级领导干部。他深知生活艰辛,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所以, 他写的每一首诗,寓意很深,阳光、正面、美丽。让人读后, 给人一种奋进不屈的勇气,披荆斩棘的力量。诗中藏匿的温柔仿若海中明月、远方灯塔,长路漫漫,再远也不迷失方向。
诗雅抒情。《南山清韵》《流年碎影》反映作者的真实情感,拳拳心意跃然纸上,令人同振共鸣。在《鹧鸪天·情寄》中,“悠悠事,快如梭,诗书更要用心磨。老来莫叹童声远,伏枥方能自在哦。”他呼吁年轻人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认真读书。在《临江仙·情寄岳云母校》中,“九万里鲲鹏正举,少年壮志凌云。韶华岁月几时新?许身图报国,莫负眼前春。”也道出读书的意义,谆谆善诱的教导孩子们读书报国,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
凡是优秀的人物,都有一颗崇敬母亲的心,都有把母亲当作最好朋友的习惯。旷老在金缕曲撰写《春华无烂漫》感赋中,“常忆童年多酸楚,维系家庭赖母。从不计,艰辛苦劳。母亲情怀高万丈,教儿郎,必斗风和雨。‘娘给你,敲边鼓’。” 这首词深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恩。人可以穷,但志不能穷!男儿当有与天斗其乐无穷的霸气和斗志!“忆慈亲,常入梦,惜烟飞。若有重圆日,儿女喜相随。”又警醒世人,身前行孝不能等,莫留遗憾悔终生。
诗可励志。《西江月·福严寺内罗汉松》中,“雪压昂头不屈,霜欺引颈何妨?苍松挺拔历沧桑,笑对狂风恶浪。”旷老用最精炼的语言,总结最难讲的道理,鼓励大家做人要有骨气,遇到逆境,也要迎难而上。“不效牡丹矜富贵,清香勤绽向阳花。”暗喻做人当如三角梅,在有限的生命里,向阳生长尽情绽放。在《鹧鸪天·闲吟》中,“逐利功名不足夸,清闲读许慕佛家。心田难见无名草,觉苑常开智慧花。”告诫世人不要被名利蒙蔽心智,钱财乃身外之物,拿得起,放得下。“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诗能养性。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人生前一刻天光云影,风情无限;下一刻霉雨霏霏,月缺星残,皆是常态。“不求斗米拜官衙,喜效高山自在花。未改童心歌日月,常怀豪气焕云彩。”“喜看庭前飞紫燕,临风把酒祝韶华。”这是旷老人生路上的超脱、淡定与从容。尽管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机能一天比一天衰退,他仍然“莫道顽疾老我身,此心依旧少年人。若能追的流光转,中国体坛添异军”。我不禁莞尔,旷老这种不服老的韧劲或许就是他越活越阳光、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潇洒的秘诀吧。
诗扬正义。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肯定正直不阿、忧国忧民。在《谒抗日将军刘阳生烈士墓》中,“华夏于今谁敢犯,隐忧自古却难排。衙门应刹奢风盛,但愿江山无祸灾。”他的《人生之旅》有这样一段话:“人生几十年,广夏千间,只卧一床;有粮万担,一日三餐;大权高位仅一时,金山银山有何用?活着!当如梁启超先生一般一腔热血,尽忠报国;工作上如钱学森一样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生活上如詹天佑一样不存私心,克己奉公。”
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怎样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我们应该向旷瑜炎老人学习。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对生命的崇敬,对学习的热爱,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才是旷老退休近二十年,每日伏案执笔,面对严寒酷暑、腿疾傍身而从不停止创作的根本原因。不为名,不为利,只想把几十年的所悟所得,凝缩在一首首诗词之中,让读者豁达开朗,舒眉展目!
人生如诗,且吟且行。“飞雪压寒梅,极目天涯归雁催。留得当年余勇在,腾飞,老骥高歌奋力追。”这是旷老的余晖,也是我们所有退休老人该活出的暮年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