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本报记者 黄 沐
奔腾的耒水在新市镇拐了一道几字形急弯,汇聚四方物流与人气,形成一座商贸繁华、人文兴蔚的“千年古镇”。其境内祠堂、古桥、古井星罗棋布,各式作坊、店铺、会馆、药铺、邮差、旅馆错落分布……
在三月末的春光中,记者走进新市古建筑群,脚踏麻石古街,于崇山峻岭中寻访古驿道遗迹,聆听“千年水埠”的传奇故事,探寻这座湖南历史文化名镇的深厚底蕴。
历经变迁的“千年水埠”
耒阳新市是湘东南地区保存相对完整的传统集市,也是衡阳地区一座规模较大且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商贸集镇。
新市镇自秦汉起属耒阳县,两晋至南北朝至宋、齐两代,新市古镇归属于湘东郡临蒸县,史料记载为镇。
南北朝时期,萧衍建立梁朝政权,新市镇设立为县城。元朝至元年间复分东乡为新城县。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明史地理志》《湖南通志、地理、沿革表》言:“新城县明洪武十年(1378年)省入衡阳。”由此可见,明代初期仍有新城县,新市镇仍为县治。
新城县废撤之后,古镇归属衡阳、耒阳二县管辖,以正街一人巷为断界,并在街中横嵌一块汉白玉石为县界。1954年该镇重归耒阳县管辖,更名新市镇。一人巷(因只能一人通过而名)汉白玉石块仍旧保留着,是见证新市古建筑群历史延续的实物例证。
保留丰富的古建筑遗存
新市镇位于水陆交通要冲,自古文人骚客吟咏不绝。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晚年经耒水路过此地,写下了“耒阳驰尺素,见访荒江渺。孤舟增郁郁,僻路殊悄悄”的诗句。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也经过该地,并在其《徐霞客游记》中记了一笔:“乘月过小舟,顺流而此,晨餐时已至排前,行六十里点。小舟再前即止于新城市……”
新市老街上,商铺、街道顺水而建,街面采用花岗石条拼铺,商铺均为砖木结构,布局深两进,前店后室,铺与铺之间共垛,砖墙相间排列,采取小农经济模式经营,各类农产品、手工业品贸易于斯。商铺种类有作坊、店铺、会馆、药铺、邮差、旅馆,公共设施有教堂、祠堂、古桥、古井等。
在新市古建筑群中,文物工作者还发现了钱庄、水埠衙门、古染坊、古兵站等遗迹,充分展现了传统古镇商贸设施的完整性。
在新市乡村,古祠堂、古桥、古井,各自诉说着独特的历史故事,都默默见证着新市古镇深厚的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