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太行山脚下,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高山巍峨,流水涓涓,风景秀丽。自从爸爸妈妈随大军南下后,没满月的我就和奶妈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老家某镇上一所“完小”读五年级。奶妈家离镇上三华里路程,我和村里几个同学都是“走读生”,清晨“闻鸡起舞”,急急忙忙吃罢早饭,就要步行到学校去读书。
那是雪后的一个大清早,奶妈早早起来做好了饭。吃罢早饭,我头上包上“四方围巾”,穿上奶妈亲手做的花棉衣,脚上穿上一双厚厚的棉鞋,背上书包,到村北头喊上同学,一同去镇上读书。我俩手拉手踩在一尺多深的雪地里,脚底下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声音。
刚走出没多远,忽听背后有人喊:“玉儿,玉儿,等一等,慢点走!”回头一看,原来是我姥姥。只见姥姥笑呵呵地赶来,我突然发现姥姥那浑浊湿润的眼里能放出光来,饱经风霜的脸上更是笑容可掬。姥姥说:“你妈妈来信了,说正在北京开会。会开完了,明天就回来看望咱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甚至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我是听着“妈妈的故事”长大的,可从来没见过妈妈。我小时候常听人说,我的眼睛很像妈妈,我每天就照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眼睛,想象着妈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妈妈真的要回来了,我却无所适从。左思右想考虑了一整天,我最终还是决定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喊一声“妈妈”。
第二天大清早,奶妈就拉着我到了姥姥家里,迈进大街门。刚到北屋门口,就听到屋里谈笑风生。我在北屋门外站住,仔细地打量着那位坐在炕边上年轻的“妈妈”,只见她乌黑的头发别着发卡,明眉大眼显精神,圆圆的脸上带笑容,上身穿一件褪了色的军大衣,蓝布裤子,脚穿一双粗布鞋,修长的身材,容光焕发。姥姥看到我们很高兴,忙着搬凳子给奶妈坐下,一边手拉着我给妈妈介绍:“这就是咱们的‘金玉’!你走时孩子才十二天,现在都十二岁了。”妈妈拉着我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这时候不知怎么回事,我竟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准备了一天要喊“妈妈”,可现在却喊不出口来。我低着头,摆弄着衣角,默默地听她们说话。妈妈对奶妈说:“谢谢你呀,把她养育这么大,可不容易!”姥姥忙插嘴:“那可不是一般的不容易,小时候又经常‘闹病’,担惊受怕,可没少操心。”想不到十多年经历的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在奶妈嘴里说出来,竟是三个字,奶妈说:“应该的!”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一件衣服递给奶妈说:“这件衣裳给你买的。”奶妈忙说:“不要!不要!咱一个庄稼人,穿不了那好的衣裳。”姥姥说:“孩子给你,你就拿着吧。”妈妈看见我背着书包,就说:“你上学去吧,路上滑,注意安全。”
我离开了姥姥家,到学校去读书。那一天,我心神不定,老师上课我也心不在焉。那天晚上,我竟然失眠了。我拿出那些“小人书”心乱乱地翻看着,其实我都看过好几遍了。《杨家将》《岳飞传》《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刘胡兰》……这些故事情节我都能背下来,我曾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听姥姥说过,我妈妈十二岁加入儿童团,当了“儿童团长”,以后又当了小八路,加入了抗日队伍,十五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妈妈不就是现代的巾帼英雄吗?妈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望我们,我为什么不喊声“妈妈”呢?我错了,我要喊“妈妈”!
第二天中午放了学,我急急忙忙赶到姥姥家,遗憾的是,不见了妈妈。只见姥姥抱着妈妈那件褪了色的军大衣,坐在炕上呆呆地发愣。见我来了,姥姥便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数落起妈妈来:“我是年年盼,月月盼,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把你妈妈盼回来了,你看这被窝还没暖热,话还没有说几句,她就走了!她心里只有‘工作,工作’。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她要参加‘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干的是正事,我支持她。她整天东奔西忙,我天天为她担惊受怕,帮她纳鞋底,做军鞋,支援前线。日本鬼子投降了,终于迎来了咱老百姓当家作主人的这一天,实指望母女相伴过上幸福日子,可她又响应党的号召,南下革命解放全中国。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这一去就是十二个春夏秋冬。咱现在可是天下太平,可咋就不能多陪陪老娘!”姥姥边说边哭,我拿手巾给姥姥擦眼泪。我问姥姥,妈妈什么时候走的?姥姥说:“刚走,现在可能还在你奶奶家。”我一听不敢怠慢,拔腿就跑。天正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啸,树枝随风摇摆着,大地一片银白。我头发上落了一层厚厚的雪花,急匆匆地赶到奶奶家。奶奶说:“你妈妈刚走,你两个叔叔和你哥哥都去送她了,现在在野河村边等汽车呢。”没等奶奶把话说完,我转身就跑出去。翻过一座小山头,远远就看见叔叔和哥哥站在公路旁。等我赶到,妈妈已经上了敞篷汽车。妈妈看到我,她伸出手想拉我,无奈汽车太高够不着,只听妈妈大声地说:“你在家要好好读书,放了学多陪陪姥姥。过几年就来接你们到南方……”这时只听汽车“滴!滴!”叫了两声,启动了。我跟在汽车后边跑,大声地喊着:“妈妈,妈妈!”汽车消失在视线中,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喊“妈妈”。雪越下越大,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呼唤“妈妈”的声音,伴随着雪花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我的父母亲出生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国难当头,他们立志报国。抗战胜利了,他们又响应党的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年少从戎离家园,风雨兼程下江南。一片丹心照日月,两袖清风留人间”是我父母这一辈子的写照。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妈妈离开我们已经十六年了。年年清明,今又清明,烈士陵园祭英灵。一行行松柏,一座座墓碑,每座墓碑上都记载了一个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雄传奇故事。在战争年代里,为了祖国尊严,为了黎民百姓,他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以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抵御外侮。在和平建设年代里,他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一辈的英名与功绩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我想面对群山再一次呼唤:“妈妈,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