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月清明
  雷艳平

  且不说二月桃花刚刚开遍,枝头上残红未凋,桃叶间却已掩藏着毛绒绒的小桃。梨花刚褪尽白色,小梨清香。乡村三月,绿色连天般映着青山,梯田里明晃晃地闪着水光,像极了古人笔下隐士居住的斜川。乡下人在三月开始了耕种,田里总有披着蓑衣的农人赶着黝黑的水牛在细雨中辛勤地犁田,准备着一年的收成。我当教师的父亲、为农民的母亲,也开始了忙碌。母亲把稻种用装肥料的尼龙袋子装了,浸在我家门前的大北塘里。几番春雷轰鸣之后,稻种长出了白色的根,母亲把尼龙袋子从水里提出来,仔细地察看稻种的发芽率。我那时年纪小,常问母亲:“为什么要在清明节里把稻种浸到水里?”母亲总说:“万物皆有季节,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到了什么节气就得做什么事。”

  我最关心的乃是牛婆塘上的映山红开了没有。映山红,在我们乡下又叫清明花,在每年清明节前后开放。牛婆塘就在我家大门的正对面,不过看起来近,走起来远。暖风频熏过后,放牛的小伙伴就会告诉我说映山红开了。这么一说,放眼望去,真的觉得牛婆塘的西面山坡上有成团的红色。于是往往趁着天气晴朗和小伙伴们出去打猪草的时候,背着大人偷偷往牛婆山上跑。我从不喜欢穿鞋子,光着稚嫩的脚丫子踩在坚硬的泥土上健步如飞。到了牛婆塘,一路披荆斩棘,拨开紧密的杉树林,踩着锋利的杉树叶,也不会被刺破。常在树林里钻得弄得一身灰,一头大汗。一路艰辛,终于到了开满映山红的山坡,伙伴们你争我抢,每个人采得一大把映山红回家。回家之后毫无例外都是被父母一顿臭骂。骂得也没错,南方三月,万物勃发,春阳烈烈,虫蛇开始活动,要是踩了蛇那岂不危险!当然,挨骂之后,也没人吸取教训,找了机会又开始去摘映山红。红色的映山红能吃,它的花瓣酸酸甜甜的,非常爽口。听人说吃多了会流鼻血,可我吃过那么多,也从未因此而流过鼻血。有一种花瓣形状和映山红一样,很神秘,叫老虎花。老虎花花期比映山红稍晚一点,黄色或者紫色,在草丛中发出诱人的色彩,大人说这种花很毒,吃了能够毒死一头牛。我一直疑心这么漂亮的花是否真那么有毒,几次想尝尝,一直没勇气吃。

  除了这个是谜团,清明节还有个巨大的谜团。南方乡下每年清明节那几天,晚上必然会风雨大作,雷声轰鸣。雷声带来的闪电,照得整个村庄如同白昼,也照得似乎能看清楚山里面的坟墓,青黑的坟墓让人毛骨悚然。乡下的房屋都是泥瓦砌的,风雨仿佛能把整个村庄都摧毁。那个时候,我父亲常年在外面教书,回家的日子不多。每年清明节,都是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在家里。屋外风雨横飞,屋里地板上湿哒哒的,墙上渗着水珠。我总是很害怕,一步不离跟着母亲。母亲每年都会给我们讲杨八妹的故事,她说:“杨家将都打仗死了,只剩下杨八妹。杨八妹要回娘家扫墓,可是杨八妹太悲伤了,只要她眼睛看过的地方,房屋就全部都会倒塌。所以上天就要打雷闪电把杨八妹的眼睛遮住,不让地上的人们受到灾害。”有时候风雨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吓得一脸惊恐,她就搂着我们。我那时候以为母亲是不怕那震天的雷声的,多年之后,我们都长大成人,听到母亲说起当年住在乡下清明节的事,她说其实她也是害怕的,我才渐渐的明白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只是依然不知道杨八妹到底谁是谁,杨家将到底有着怎么的故事,只是猜想,杨八妹大概现在是天上的神了吧?原来神也是要扫墓的。

  乡下人最注重宗族的团结,听父亲说雷氏的祖先在清朝末年因为动乱逃难到此。第一代到村里的是我爷爷的爷爷,因为动乱,他当年被人谋害,冲突之下不小心杀了人,怕敌人报复,连夜带着妻子孩子逃到这里。当时村里的人热情地接受了他,之后雷氏便在村里繁衍生息,才有了现在雷氏的后裔。由于雷氏在村里的时间并不长,所以雷氏的族人也并不特别多,也就更加看中家族的情谊。乡下风俗,不能清明节当天为祖先扫墓,必须提前一两天。扫墓也不叫扫墓,叫“挂清”。挂清要买一些彩色的纸,挂在祖先的坟头,还要为祖先的坟墓除去杂草,并且添上新泥。每年挂清的时候,每家的男人都要去,孩子们也会跟着去。追思祖先说起来应该是哀痛的,可是那时却是我最开心的事。祖先们埋在山间,族人们集合完毕了,背着锄头,提着篮子,篮子里装着彩纸、红蜡烛、鞭炮、钱纸,一路浩浩荡荡向山间进发。大家一路说着笑着,说起我们祖先过去的事。也许祖先那个时候的生活是很悲惨的,但是多年过去,我们已经无法感受到那个时候的艰难,只能感到子孙队伍渐壮的欣喜。大姐、大哥、小哥、姐姐、我,同作为爷爷的子孙,最亲密,经常走在一起。还有其他的堂兄弟,也在一起,都是孩子,成群结队,踏着青草,采摘山上的野花,简直就是一次踏青的盛会。特别是山上有一种“哨子树”,正好在清明节发芽,把它切段,用手左右扭,剥下完整圆段的皮来,在一端用镰刀削薄一点,就是一个上好的哨子。我们每年都是要砍这个哨子树玩,比谁的哨子声音最大,谁的哨子音色最好听。大家吹着哨子满山跑,直到祖先的坟头已经挂了彩纸,点了红蜡烛,才被大人叫过来,依次跪在祖先的坟头前,给祖先磕头。大人也会趁此机会告诉我们祖先的故事。每年都是这么说,但是我们年年听都不会腻。如果谁在祖先坟上发现了蚂蚁窝,那更让人高兴,因为据说坟上有蚂蚁窝就会子孙兴旺。我爷爷的坟是让人最亲近的,虽然从来没见过爷爷,每次到了爷爷的坟前却最肃穆,我想爷爷虽然没见过我们,但是他在另外一个世界一定也在慈祥地看着我们。他是一个最慈祥的人,他虽然不在了,但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对我们的爱。

  每个祖先的坟都祭过了,挂了清,黄昏也就来临了。这一天,族里要聚餐,聚餐地点一般选在家里比较宽敞或者前面有小块坪地的堂叔、堂伯家里。妇女们把碗筷都洗干净了,菜也洗干净了,柴火也早就准备好了。男人们回来掌勺,柴火烧起来,火苗贪婪地舔着锅底,也偷偷地从砖和泥土垒的灶门跑出来,照得烧火的女人满脸通红。男人有力的手拿着大锅铲熟练地翻着锅里的菜,发出诱人的香味。

  后来,我从山村里出来,读大学,读研究生。每年的清明都正逢在学校读书之日。再后来,堂哥、堂姐、侄女、侄子们都大了,外出经商,结婚生子,散落各地,很少回乡。我也在外谋生,多少年未回故乡。我想,在那片失去的世界里,一定所有的族人、孩子还在那里团聚着打闹着。多少年之后,又会有我们的子子孙孙,听我们的故事,就像我们当初听祖先的故事一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三月清明
第一次喊“妈妈”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三月清明 2019-04-09 2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