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话就说
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
  胡欣红

  ➡

  熊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老师能不能罚?近日,江苏常州一所小学决定把“戒尺”还给老师,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敢管孩子了,罚站不敢罚太久,批评不敢说太重。有老师直言:“什么叫作变相体罚,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掌握这个度很难,所以最后不如不罚了,全部改成赏识教育。”

  有关恢复教育惩戒权的呼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表扬与批评是教育最主要的两种方式,缺一不可。学校教育没了惩戒,孩子就会对人、对事缺乏敬畏感,这是不健全的教育。

  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适当的批评。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不过,教育惩戒应该是出于对学生的爱,而不是发泄性的惩罚。这点很多人都明白,但如何具体实施,才是关键所在。一些学校开听证会酝酿推出惩戒制度,将惩戒权上升到可操作性、机制化的条款,并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确实是恢复教育惩戒权最为稳妥的方式。问题是,教育惩戒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学校出面,都需要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过程。

  在惩戒权可操作化、机制化的过程中,老师不能闻“罚”色变。而是应凭借自己的爱心,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而能否在家校之间达成共识,则是重中之重。作为一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资深教师,笔者从未动手打过学生,但该进行惩戒时却从未含糊。很多惩戒的打击程度并不低,之所以从未“出事”,一是本着关爱帮助学生的立场,二则是事先充分与家长进行了交流沟通,取得了共识。

  教师之所以闻“罚”色变,家长过度干预、一味对孩子偏袒保护,甚至动辄上诉,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反过来想想,家长又何尝不想让教师多“管管”自己的孩子呢?只要教师真诚地和家长预先做好沟通,何愁不能达成一致,进而形成教育合力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詹姆斯:传奇的背后是自律
“女德班”实为“毁苗班” 必须制止
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
说道说道
买野生鸟类放生?不如举报!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 2018-12-12 2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