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面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锦鲤式营销”刷屏,部分涉嫌诈骗或套取个人信息的活动随之而来
~~~“锦鲤式营销”刷屏,部分涉嫌诈骗或套取个人信息的活动随之而来
~~~“锦鲤式营销”刷屏,部分涉嫌诈骗或套取个人信息的活动随之而来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可能转了个“假锦鲤”
“锦鲤式营销”刷屏,部分涉嫌诈骗或套取个人信息的活动随之而来
  这个十月,支付宝的“中国锦鲤全球商家独宠一人免单”活动,让“锦鲤式营销”热度大增。近日,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将大奖奖品送给一名或极少数幸运儿的活动刷屏。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假锦鲤”,即涉嫌诈骗或有猫腻的活动。有公安部门及法律人士提醒,要提防信息泄露或被骗取钱财。

  “锦鲤”营销火遍全国

  10月7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公布了“中国锦鲤活动”的中奖者,网友@信小呆成为约300万个微博转发者中唯一的幸运儿,一举获得由200多个全球商家赞助、价值约50万元并会持续加码的大礼包,还在十日内获得了100多万微博粉丝。

  该活动火了之后,“锦鲤式营销”受到一众商家追捧,类似“寻找××锦鲤”的抽奖活动可谓遍地开花——例如,华为、高德地图等发起类似活动推广产品。而“北京锦鲤”“杭州锦鲤”“上海锦鲤”“四川锦鲤”……各地商家也纷纷推出当地活动,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方面,为一名或极少数幸运儿提供免单或优惠福利。

  截至16日傍晚,微博话题“全国各地都在搞‘锦鲤’”获得了7593.4万的阅读量,足见“锦鲤式营销”受关注程度之高。

  有的“锦鲤”或存在猫腻

  不过,追逐营销热点的不止商家,还有骗子和疑似存在猫腻的平台。

  例如,前几日,“杭州锦鲤”活动在微信朋友圈盛传,活动称将为被抽中的幸运儿提供许多餐厅的套餐。但其中所列的部分商家却表示对这一活动并不知情。

  先不管真实与否,该活动中存在的信息泄露风险引起不少网友的担忧。据悉,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用户须递交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微信号等。截至该活动的文章被禁之前,平台已收集了至少36万人的个人信息。

  在武汉,也有“锦鲤”活动被指涉嫌造假。记者留意到,有些账户平时很少推送文章,或与该类营销活动本无关联,蹭热点可能另有所图。

  此外,还有电信诈骗短信,通过声称用户成为幸运“锦鲤”的方式,试图谋取钱财。

  目前,已有不少“锦鲤”活动因涉嫌欺诈或涉嫌诱导关注等被封。

  还有哪些“假锦鲤”?

  五花八门的“锦鲤”活动在社交媒体刷屏后,疑似有一些不法分子设了骗局,假借抽奖活动之名,套取个人信息、诈骗钱财。除了存疑的杭州“锦鲤”活动,也有些已得到确定。

  带热“锦鲤”活动的支付宝近日表示,目前出现了利用“假锦鲤”进行的电信诈骗或套取个人信息。比如,有的短信号自称“信小呆”,承诺对方汇款后将平分奖品,也有短信告知“中奖”的信息,要求收到短信的用户先交钱,再兑奖。

  对于“假锦鲤”,16日“深圳公安”微信公众号撰文提醒用户,转发前要先看清发布抽奖的账号,并且查看它以前发的内容,当心抽奖不实,如果涉及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隐私则更要慎重。此外,倘若中奖了,领奖时注意不要泄露自己的重要信息,如果抽奖方要求领奖前先缴纳一定的“手续费”,警惕落入骗局。微信方面则表示,如发现违规行为,欢迎大家第一时间进行投诉。

  “锦鲤”为啥这么火?

  有广告业人士认为,支付宝营销活动的成功与带动的营销热,与“锦鲤”的概念自带传播性有关。

  转发“锦鲤”在社交平台上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中国,锦鲤本身有吉祥、富贵、幸运的象征意义。几年前,社交平台上就已开始流行转发所谓“锦鲤”的图片祈福。当然,此类转发多有玩笑意味,也不代表网友迷信于此。

  在支付宝“中国锦鲤活动”之后,“锦鲤”成为一大网络热点。紧跟热点是许多商家进行营销或者品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一时间“锦鲤式营销”火爆。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09
本科不努力 毕业变专科
你可能转了个“假锦鲤”
衡阳晚报版面九A09你可能转了个“假锦鲤” 2018-10-18 2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