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天7次发射,平均不到一周实施一次发射的频率,让世人惊叹。然而,这仅仅是今年长征系列火箭高密度发射的一个缩影。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透露,今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执行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为代表的35次发射任务,发射密度将再创历史新高。
A
两型“金牌火箭”——
挑战史上最高密度
2月1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在2018年的火箭高密度发射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火箭将迎来最强考验——承担60%的发射任务,为中国航天走向世界提供“金牌”助推。
据悉,在2018年的35次火箭发射中,有着“金牌火箭”美誉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分别有14次和7次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占全年发射总数的60%。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在该系列火箭全年14次发射任务中,有10次将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其中8次将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执行发射任务。对于长三甲系列火箭来说,高密度发射在后续几年里将成为常态。“2018年到2020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预计将执行40次发射任务。”岑拯说。
同样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也将在2018年迎来最强考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丙火箭总指挥肖耘说,“今年,长二丙火箭预计将有7次发射任务,研制队伍将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场三线作战”。据悉,在这7次发射任务中,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中法海洋卫星的升空最为令人瞩目。这两次国际航天发射中,长征二号丙火箭将为中国航天走向世界提供“金牌”助推。
根据规划,在2018年底前,北斗三号将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具备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这18颗卫星将全部由长征三号甲系列来发射完成。“对于长三甲系列火箭来说,高强密度发射既是急难重的挑战,也是提高应对任务能力的机遇,需要我们从管理上要效率,在生产模式上创新方法。”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自诞生之日起,长三甲系列火箭就承担着我国火箭探索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发展模式的重任。2015年,长三甲系列火箭曾经创造出109天成功实施7次发射的纪录。对此,研制队伍在前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实现同一种构型的火箭在单机、系统甚至箭上互相通用,让火箭与不同任务自由搭配,实现快速反应、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