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珂
本报讯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一个很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是中国老百姓嚼了400年的“开心果”,深受国人喜爱。12月22日下午3点,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石鼓书院大讲坛·国学讲座第120讲在市广电中心演播大厅举行,省教育资源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罗衡卫主讲《<西游记>书里书外之四——对“猪八戒”的再认识》。
虽说猪八戒没有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足智多谋,又常常受到那调皮猴哥的捉弄,但人们从这一形象中得到的更多的是开心一笑,这笑中既没有嘲讽更没有藐视,倒不如说是情不自禁的爱意。那么是猪八戒的什么特点唤起了人们开心、善意的笑意?是性格。
届时,罗衡卫将对猪八戒形象演化的文化基因和原型问题作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从外在客观因素探讨猪八戒戏剧色彩和喜剧色彩,从人性层面去研究猪八戒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