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中国民航局9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朱涛透露,该《规则》将于2017年10月起实施。此次修订放宽了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允许航空公司为主体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政策。有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解封飞机上使用便携式设备的禁令,飞机上用手机指日可待。但记者从航空公司和行业专家处了解到,由于涉及到的因素较多,短期内不会完全放开。
机上用手机会干扰飞行吗?
■ 释疑:
机上用手机会干扰飞行吗?
为更好地符合国际民航公约相关要求,第五次修订版《规则》对燃油管理政策进行了修改,对飞行中燃油检查与燃油监控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宣布“最低油量”和“紧急油量”的时机,同时修改了关于定期载客运行的燃油要求,统一了国内和国际运行的燃油要求,并为航空承运人实施燃油政策优化提供了规章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上的研究成果,此次修订放宽了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允许航空公司为主体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政策。
对于此次修订《规则》放宽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朱涛表示,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在飞机上使用何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原来政府是禁止的,现在政府把这个权力交给航空公司来评估。民航局飞标司制定了相应的审核、评估的方法,来接受航空公司的申请。“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会看到中国的航空公司允许在飞机上使用相应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朱涛表示。
放宽便携式电子设备管理规定
据了解,第五次修订版《规则》对机组疲劳风险管理、机组资质管理和训练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较大篇幅的改写。机组疲劳是造成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规则》对此进行了全面细化,突出了飞行疲劳与人的生理节律和机组值勤时间直接相关等概念,降低了飞行机组和客舱乘务员的年总飞行时间上限。
《规则》除了根据国际民航公约附件要求延长了参与运行的飞行员年龄上限,还调整了进入机长训练的相关要求及飞行教员管理的有关政策;针对客舱乘务员,《规则》调整了客舱乘务员训练大纲和合格要求,增加了乘务员初始训练和复训的时间及近期经历的要求等。
降低年总飞行时间上限
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在国外已经很普遍了,为何此番规则调整引人瞩目呢?记者了解到,此前,我国民航主管部门对机上电子设备使用是严格控制的,这主要缘于民航对运行安全的考虑。
中国民航总局在1999年发布的《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规定,从飞机关舱门起,至结束飞行打开舱门时止,飞机上的乘员不得开启和使用,合格证持有人也不得允许其开启和使用与航空器正常飞行无关的主动发射无线电信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中就包括移动电话。
2016年8月,中国民航局公布了民航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对于“手机禁令”,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禁止违规使用手机。违反者,可能面临最高五万元的罚款。
大家在乘坐国内航班的时候也经常能听到安全提示称,依据中国民航局有关规定,禁止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民航通讯方面专家李渊介绍,由于手机使用的无线电与飞机所使用的无线电同属于一个波段,有可能产生谐波干扰,这也是美国曾经禁止飞机上使用手机的原因。但到目前,还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因为使用手机造成飞机通讯、导航干扰的案例,也没有明确的实验可以证明干扰的危害。
他介绍,随着飞机的制造水平提高,飞机自身的抗干扰能力也在提高。此外,手机制造技术升级了,可以避免同信道干扰。目前的研究表明,手机电磁信号对于飞机飞行的干扰,概率在百万分之一。
航空公司称暂未开始研究
多国飞机上准用手机
但限制遥控、“数据交换”
■链接:
多国飞机上准用手机
但限制遥控、“数据交换”
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发展政策与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刘光才认为,民航的指导思想强调安全第一,因此规定飞行中禁止使用手机。但随着反干扰技术有所发展,近年一些航空公司试验发现,飞机中适当使用手机不会影响飞行安全,但仅限于内部试验,并未推广。刘光才称,这次放宽政策实际上是简政放权给运营者,航空公司根据不同机型不同安全水平来进一步制定。
民航局的“解封”令是否意味着“飞行中允许使用移动电子设备”的规定靴子落地?有业内人士认为,航空公司或在“解封”令中看到机上互联的风口,这会促使航空公司最快时间来准备开放使用电子设备的准备。但也有观点认为,对于航空公司来说,飞行标准的更改“牵一发动全身”,需要时间过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民航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此答记者问时,并未明确提到飞行中开放使用“手机”,仅提到“便携式设备”。有观点认为,乘客不应“高兴得太早”。
飞行标准更改需时间过渡
《规则》于10月正式实施,是否意味10月起乘客乘机能使用手机?记者就此联系了部分航空公司,国航称,目前并未收到正式文件。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开放使用便携式设备涉及到飞行标准的更改,相关的评估测试和系统的更改需要时间,短期内不会放开;深航则表示,将按照民航局的规定执行,制定具体政策的周期还未确定。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四川航空公司也表示,相应的政策还未制定。
据了解,民航局对飞行中使用移动设备的要求一直持谨慎态度。民航业内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此前禁止飞行中使用设备是出于“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的考虑。他介绍,在民航安全管理中,规章的要求不是“杜绝”安全隐患,而是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前因为“事故的可能性”不是很清晰,所以只好对飞行中使用移动设备实行最严格的要求。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最低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得以明确评估,为“解封”提供了条件。
据了解,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放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例如,美国和欧洲的监管机构早在2013年就已修订了安全标准,允许飞行全程可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数码照相机、电子书等移动电子设备。
但即便如此,各个航空公司在政策执行中对飞行期间使用手机仍进行了限制。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规定,飞机经营者确定的可使用的电子设备不能对飞机导航或通信系统造成干扰,也就是说有些航空公司可能允许所有或部分航班使用手机,也有些航空公司可能会在整个飞行期间禁止所有电话使用。
2014年,新加坡宣布,只要不启用无线通信或遥控功能,飞行途中乘客可在“飞行模式”下全程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需要开启无线通信连接或使用遥控的电子设备,可在航班爬升至约3048米以上时使用,但语音通话除外。
加拿大航空也在2014年宣布,允许乘客在加拿大境内乘坐飞机时全程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去年7月,俄罗斯航空全面放宽了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的条件,但仍规定应关闭“数据交换”功能。俄罗斯航空官网规定,电子表、照相机、摄像机、便携式录音机和没有数据交换功能的其它电子装置可以在飞行全程使用。同时规定,如果电子设备设有数据交换功能,在关闭这些功能后,就可以在飞机上正常使用。
据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