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多个领域推进规模化应用
随着物联网大门打开,智能驾驶、无人支付、智慧医疗等新技术新应用加速落地,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正在到来。工信部副部长罗文说,拥有巨大物联网场景和市场的中国,有望抓住技术革命机遇在一些前沿领域实现领跑。罗文是在10日于无锡召开的2017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
物联网是全球公认的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新引擎,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布局于此,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全球每天约有550万新设备加入物联网,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美元。
我国也不例外。罗文说,我国已形成了包括芯片和元器件、软件、电信运营、物联网服务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拥有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9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物联网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应用,催生出无人零售、精准医疗、智能制造等大量新模式新业态,生产生活的“痛点”“难点”正在破题,一系列“独角兽”企业有望诞生,产业结构、商业竞争、市场“经络”也在改变。
罗文说,我国将打造一批面向行业的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协同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建立健全物联网标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特别是对制造业进行智能化改造,面向农业、物流、能源、环保、医疗等重要领域推进物联网规模化应用。
当然,还要通过开放合作,形成合力打通全球物联网产业“经络”。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说,我国将在物联网领域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等进行深层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物联网加速“无人经济”时代到来
无需售货员,商品本身就能和消费者“对话”;无人监管,工厂可以实现精准智能生产……随着物联网创新应用进入活跃期,智能驾驶、无人支付等一系列新应用加速落地。峰会上,与会企业家、专家、学者认为,“无人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如果说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物联网则是通过传感装置,将物理世界转换成数字世界,通过感知、计算、学习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精准对接。
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生产生活中的很多场景正在逐步脱离对人的依赖。
首先改变的是零售。不久前,无人超市在杭州、上海等地相继开启。无需收银员和导购,消费者可自行选购一键支付,店铺也可根据数据调整进货品种和摆放位置。服务人员少了,效率却没有因此而降低,商店也变得更加“善解人意”。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会上说,物联网的核心是连接,关键在数据。无人超市就是将商品、消费者“数字化”,对“人”“货”“场”进行重构。在物联网技术渗透下,传统超市、百货都将进行“旧城改造”,更好与消费者互动,更加精准对接制造商,增加人气、提高效率、减少库存。
制造业也在酝酿着一场变革。目前,我国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智能图像传感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成熟带动应用落地,物联网加速渗透到制造业各个领域,推动“中国制造”逐步找到“人”之外的优势。
智能制造是其中之一。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诞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渗透到工业生产全流程,柔性生产和精准供给正在实现。
“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个性化,未来的算法专家也不是在互联网公司内部工作,而是在车间里面写代码。”马云说,某种程度上,未来也许没有严格意义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而是“Made In Internet”(互联网制造),制造业也将在加速拥抱新技术中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除了零售与制造,传统观念中很多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也在新技术的推动下逐步实现“无人化”。“无人”植保、“无人”餐饮、“无人”物流……物联网在多个领域推进规模化应用,打通产业各个环节“经络”,迸发出新的活力。此外,城市建设、社会管理也因新技术而变得智能。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