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谈
“短暂的逃离,是为了更坚定地生活。”日前,一则以短暂“逃离北上广”为噱头的快闪活动,又一次拨动了不少年轻人的心弦。
如今,“逃离北上广”,似乎已经成了一句口头禅,尤其是对于在一线城市落脚的年轻人来说,舆论对这个话题的每一次碰触,总能引发他们的碎碎念。
然而,真正“逃离”的人到底有多少?有人统计,相比留下的人,逃离的人规模实在微乎其微,大多数人只是喊一嗓子发泄一下情绪而已,毕竟,在大城市扎堆的不仅是年轻人,还有优质的资源和大把机遇。如果这些资源和机遇不大规模“逃离”,那些被吸附在它们身边希望获得更好的工作、更充实生活的年轻人,又如何舍得“逃离”?
除了“逃离北上广”,“逃离微信朋友圈”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人对朋友圈里泛滥的无用信息不胜其扰。有人则对这个熟人社交圈里的人际绑架不堪其烦,于是把朋友圈关了又开,开了又关,反反复复……最近有一个调查报告分析,有35.8%的人想要关闭朋友圈,19.7%的人正准备关闭朋友圈,13.8%的人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人已经关闭朋友圈。尽管不少人嚷嚷着要“关”,但真正关掉的,为数甚少。
现实总是如此,嘴上喊着逃离的很多,能迈开脚步的很少。说到底,真正的“逃离”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就像鲁迅先生发问的“娜拉走后怎样”一样,不管“逃离”什么,最后也要面临“逃离之后怎样”的问题。而逃离心理上已经习惯了的舒适区,并不那么容易。
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嘴上喊着“逃离”,甚至行动上的“短暂逃离”,大多不过都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与其碎碎念着“逃离”,不如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坚守,看看是不是离自己的这些要求太远了?是不是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是不是遇到新的诱惑不够淡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逃离的并不是空间上的某个坐标、时间上的某个节点,而是自己那颗浮躁不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