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医医院中风脑病科主任陈建宏眼里,中风脑病科学科带头人贺新民是一位立足患者、处处为患者着想的中医专家!在护士眼里,贺新民医生平易近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在学生眼里,老师治学严谨、言传身教,不仅是恩师、偶像,还是道德学习的榜样!
立足患者的中医专家
说起贺新民为患者着想的事,主任陈建宏回忆到2008年我市冰灾时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候整个医院都停水停电,对于该科一些中风偏瘫无法活动的患者极为不便。于是贺新民带头到医院地下室接水,并亲自用炉子烧水,把滚烫的开水灌入热水袋里给病人们送去暖身体,这也保障了中风患者的身体康复进程。
此外,陈建宏谈到,一个人有了医德以后,医术也一定会提高。贺新民就是如此,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帮患者解决更多疑难杂症,他不断地提高自己对医学知识的掌握。他透露,认识贺新民9年来,每次去他办公室,只要他没有出诊,都是在认真看书,贺新民认为读书可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还不断督促着身边的人要以更加丰富的学识来对待患者。
帮患者省钱的好医生
护士长武晓兰向记者说,贺新民对待病人从来没有贫富之分,不管患者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他都同等对待,一视同仁,更不会因为患者无法承担医药费就放弃治疗,而是为患者着想帮患者省钱。
来自衡南栗江60多岁的王大爷在广州打工时突发中风,一侧肢体偏瘫、无法走路,辗转当地求医,花费了近万元生活仍不能完全自理。王大爷的家属非常着急,到处打听得知我市中医医院治疗中风深有造诣,于是王大爷被送回到家乡治疗。贺新民没有因为他无力支付医药费而拒绝为他治疗,而是用更便宜的中药,减少患者负担。贺新民通过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辅以针灸治疗,仅花费了四千余元,就使得王大爷的肌力从2级恢复到了5级,不仅能自行走路,身体也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王大爷刚入院时,生活照顾很困难,而此时贺新民又在3楼门诊,他便利用每天上班前、中午、晚上下班等休息时间来住院部看望和了解王大爷的身体恢复情况,并细心过问王大爷吃药后的疗效,以便实时掌握其情况对症下药。
老师是偶像,也是道德行为规范指向标
在学生袁翀飞的眼中,贺新民不仅是恩师、是偶像,还是道德行为规范的指向标。她告诉记者,在看门诊时,贺新民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传授给学生。
中医重视舌诊和脉诊,尤其是脉诊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学习,而且把握起来很困难。于是贺新民耐心地教授学生,碰到典型的脉象特意总结其特点告诉学生。针对中风患者偏瘫、水肿等疑难杂症恢复效果不明显,他还专门传授了学生一个经验方“参芪复瘫汤”的临证心得。
10年前,袁翀飞刚来中风脑病科时,来了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林某,林某入院时主要出现了反复的发热、多关节疼痛肿胀、贫血和神疲乏力等症状,辗转在长沙、广州多家医院诊治,效果不好。林某没有办法,只得回家消极“等死”。林某后又想到试试中医药治疗,于是慕名来到该院。
贺新民为其仔细地检查了身体情况,检查结果并未有新的发现,他慎之又慎、特意查阅了相关书籍和资料,最终贺新民辨证她为风湿痹证,而采用以中药为主配合中医外治,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林某的体温便降到接近正常,并最终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袁翀飞还透露,贺新民去查房后经常把收到的红包给她去帮对应的病人缴费,刚开始她很不理解贺新民的做法,而后老师平淡地向她说道:“病人给的红包不能收,每次拒绝他们还是会送,所以他们再给我钱,我都充进了他们的医疗费中。”袁翀飞感叹道:“老师为患者着想,立足患者角度看待问题,这也是医生的最高道德规范,他就是我们的偶像,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