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3年09月29日 星期日      
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的口头禅
  何越华

  也许是到了怀旧的年龄,喜欢寻找报刊杂志里的追忆文章。每每读到追忆父母的文章,总是为他们的含辛茹苦而暗自落泪。像我辈的父母大都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前后,国家一穷二白,人们缺吃少穿;所以他们一大半辈子所受的苦难可以车载斗量。然而患难见真情,他们的乐观和高尚叫我终生难忘。这里说说家母的几句口头禅,兴许您能由此窥见一斑。

  “宁挑千斤担,不要一两病”。每当兄弟姐妹偷懒耍滑、沾轻怕重,或见人老体弱、卧床不起的时候,家母必说这句话。而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家母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让我印象深刻。她对我们说:“只要走得动得,多做一点不得死!世上只有愚死的汉,冇得耕死的牛!”这话像是对我们说教,又像是为自己鼓劲加油。因为家母一年365天劳累操心,难得片刻闲暇:放下锄头,又拿起扫把;煮完饭菜,又伺候猪食,屋里屋外两头忙。那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夜以继日,周而复始,有时睡觉都得睁一只眼睛。

  “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家母与人为善是出了名的,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家母说:“那冇关系。人善人欺天不欺,要为来世修阴经。”有两件事我印象特深,甚感委屈:那时农村重男轻女,总想生个男孩传宗接代。偏偏有前两三胎都生女的,迷信说偷人家公鸡吃能生男孩,于是偷公鸡和痛骂偷鸡贼的事我见过多起。但家母不骂人,所以我家公鸡被偷不止一次。有人看不惯,便密告家母是谁家做贼,其实家母也心知肚明,但她说:“骂人只能解一时之气。谁愿做贼啊,不都为传宗接代吗?算啦,就当是行善积德修阴经啦!”

  还有一次涨大水,鱼漫出了塘口,我上学路上捡到一条大鲤鱼,便兴奋地返家交给妈妈。那年代农家餐桌上一年难见两回荤腥啊!谁知道她竟问我从哪里捡的,立刻送还人家。她说:“造孽啊,今年谁家承包鱼塘不亏啊!”

  “宁肯少呷,不要糟蹋”。最初从母亲口中听到的是“宁可多呷,不要糟蹋”,那是因为年少不懂事,吃饭时碗里剩下两三粒,或掉落桌上两三粒,母亲捡起吃下,边捡边说:“一粒粮食一滴汗。宁可多呷,不要糟蹋。”而把“多”改为“少”,也听家母说过三五次。那时候除逢年过节可以呷肉喝酒外,遇上红白喜事也有好酒好菜,男人们相聚一起,喜欢斗酒,往往有客醉归。有一次父亲因我升学高兴而被人家多劝几杯,结果烂醉如泥,回家一阵狂吐,人事不省。母亲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咬牙切齿地数落着:“酒过量,胜砒霜。宁肯少呷,不要糟蹋。既浪费粮食,又作贱自己。这是何苦嘛!”

  酒席上,有好酒好菜,令人胃口大开,所以有“做客三日饱”的说法;但也有人把持不住,吃得过饱,撑得难受。

  我上酒席前,家母总是再三交待:“看菜吃饭,要尊长辈,不能专拣好菜;做客‘三分’饱,要讲客气,懂节制,宁可少呷,不要糟蹋”……

  您看看,老母几句口头禅,是不是很有哲学大道理?饮食有节制,做事挑重担,健康生活有保障;为人大肚量,积德福无疆,让人三尺又何妨!

上一篇    下一篇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8版:版面八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5版:版面十五
父爱深深
母亲的口头禅
做人不要有偏见
儿子的变化
聪明的理发师
老 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