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垅访旧 2024年12月31日  

  ■李慧星

  冬日里,难得有几天晴朗,阳光照在人身上,无比温暖舒服。一个人坐在太阳下“老牛晒背”,泡了杯茶,显得无所事事。突然电话铃响起:“今天好天气,陪你去栏垅乡下走走,散散心,怎样?”好友凌君在电话里说。“好呀!”我应答。

  栏垅,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我就熟悉的名字。那是1982年10月的一个晚上,我去给当时的市委书记送材料,一进门,就看到书记与欧伯达以及几位书画家正在观看一个子清瘦、留着大背头、鼻梁上架一副宽边玳瑁眼镜、身着一件深色西装、系一条枣红色领带的中年人伏案作画。只见他拿起一只如椽斗笔,又用另一管狼毫小毛笔,往斗笔上蘸了一点浓墨汁,再在笔尖沾沾水,在砚台蹭了几下,走到案前,援笔马步,凝神屏气,刷刷两下,洁白的宣纸上刷出两道对称圆弧,又在圆弧的左边画了两条平行的斜线,然后在圆弧的右边画了一条约呈S状的长弧线,用小毛笔随便描了描,一头没在水中的水牛头背就跃然纸上。他再用水彩画了个小童骑在牛背上,一幅牧牛图就画好了,大家鼓掌表示赞许。他题跋压印,我才知道他就是著名画家钟增亚,并且知道他是衡阳县栏垅乡东库村人,东库村也就是今天的贞一村。

  接着,他拿出一个卷筒,倒出几幅人物画分赠几个领导。当他看到我时,手里的画已分完,只好对我说:“对不起,我只准备了这么多张,下次我再给你画头一样的牛!”

  这也是我第一次邂逅湖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湖南书画研究院院长、一级美术师、湖南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钟增亚先生。

  可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多年之后,我一直笑侃钟增亚老师“欠我一头牛”。

  2002年钟先生逝世后,有一次在雁城宾馆碰见崔德鹍大姐时,我还不知趣地说:“钟先生20年前欠我一头牛。”

  如今,40年过去了,我也没有得到钟先生所画的水墨牧牛图,对我来讲,自然是一辈子的憾事!

  栏垅。现代汉语解释:栏。遮拦的东西。栏杆、木栏、石栏。垅。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田垄、垄沟,农作物的行,或行与行间的空地称垅。但衡阳话里的垅,则比现代汉语词典更丰富,在衡阳方言中,特指两山相夹部分,地势较为宽阔、狭长又越显平坦的地带,有蜿蜒龙形之意。

  衡阳县的栏垅,相传从清代开始,在坦塘和山塘两条垅的中部,建有茶楼、酒肆和药铺等多家铺面,如同栏状,形成“双龙戏珠”之势,故得名栏垅铺。

  汽车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行驶,秋收后的稻田里一片荒芜。往年衡阳县所有稻田山地遍地油菜、生机盎然的景象都没有出现,也只有在路边的旱地里才可以看到零星的小块油菜。同车的乡贤王先生看出我的疑惑:“这些年农村土地掠夺式经营,搞一年两熟和三熟,所种油菜容易感染病毒,现在农民大多采取冬季休耕的办法,以求恢复地利。”

  在谈到栏垅的地理环境时,乡党委书记笑着说道:“栏垅地处衡邵干旱走廊,降雨量十分稀少。山里又大多是紫色页岩,出产较少。但穷则思变,栏垅人民因地制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书记接着说:“栏垅青壮年大多拖家带口,去北上广,乃至全国各地养鸭、养鹅,做蛋品加工。学到技术后,又回到家乡搞建设,发展生产。回家乡,建故乡!” 

  村支书更是自豪地接话:“全国每一百只人工饲养的鸭子,就有一只是栏垅人养的,商店里每出售一百枚咸鸭蛋、皮蛋,就一定有一枚是栏垅人做的。”

  对于村支书自豪而略带有一点夸张的说法,我也没有具体的数据论证其讲话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但养鸭加工禽蛋,在栏垅这方水土上,的确有上百年的历史!

  此外,栏垅还是饼粑、日晒面、红薯粉、荷折皮的重要产区,尤其是梳篦加工全国闻名。

  在谈及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时,乡党委书记面露喜色:“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王船山就在我们乡办过学堂,讲过学,至今还有遗迹留存。”

  汽车行进到一个村前,只见村部前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头上赫然刻着“秀美贞一”四个大字,不用问,这一定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拜访的“贞一”村了。车一停稳,车上的几人就急着跳下汽车,来到大石头前,忙着打卡拍照。

  我则对“贞一”村名的由来,仔细琢磨起来。这个村,一定是在民国前的历史上曾出过一名守贞如一之妇,受到朝廷或当地族人褒奖,而得名“贞一”。 

  汉代刘向的《列女传·鲁寡陶婴》载:“婴寡,终身不改。君子谓陶婴贞一而思。”描述了陶婴在丈夫去世后,一生保持贞洁,不改初衷,这样的行为被视为贞一的典范。这种坚守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是一种道德操守的象征。

  而这个村之所以叫“贞一”,老百姓讲,与隔壁台源镇“节励松筠”贞洁牌坊有关。据说,台源那个由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褒,建了一座大牌坊的,“坚贞如一”的节妇,娘家就是这个村的,所以得名“贞一”。由于缺少史料,暂且赞同此说吧,待日后再行考证。

  我想,“贞一”不仅仅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妇女的道德行为准则,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贞”意为坚定、圣洁、有操守,象征着固守正道、坚贞不变;“一”则表示心无旁骛、坚守始终。栏垅人百年传承,只做养鸭养鹅一件事,做好禽蛋加工一件事,并且将之做到极致,做成一个产业,这不就是守贞如一吗?

  栏垅人百年来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发展养鸭、禽蛋加工和饼粑、日晒面的历史传承,带动老百姓奔小康,不就是用自己的行动为“贞一”作了最好的注解吗?

  座谈结束后,乡党委书记提出去看看钟增亚的故居。我们一行人欣然同意。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一栋大门上书有“钟吊楼”的房子前。望着“钟吊楼”三个字,反复吟哦,不得其解。钟家人过来解释:“钟家祖屋,过去是吊脚楼,故名‘钟吊楼’!”

  不管这种解释是否准确,但钟增亚的故居确实也只剩下一间偏房了,可能还不如当年的吊脚楼。

  再放眼望去,当地老百姓都是一栋栋西式或中式别墅,“钟吊楼”显得有点陈旧和寒酸。如果钟增亚先生看见邻居和栏垅老百姓,如今家家是小别墅、小洋楼,一定会含笑九泉,像杜甫一样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

  站在钟吊楼前,坪乡党委书记说:“我们想与钟先生的后人衔接,争取旅游部门的支持,把钟先生的故居修缮一下,作为一个人文旅游景观,推进栏垅的文化旅游。”

  我一听,觉得这是一个好点子,并且愿意为之呼吁,寻求支持。凌君当即与旅游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了沟通衔接。

  “栏垅的地理风水很好!”书记说,“如果进行旅游开发,加上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土特产,一定会吸引很多的游客来打卡。”

  听了书记的话,我也若有所思: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树木茂盛,是好风水,民风淳朴,守贞如一,则更是好风水,党员干部无私奉献,造福一方百姓,才是最好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