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胜
“18.5元的粥饼外卖,包装费就要6元”“每串烧烤都要收打包费,送到时只有一个锡纸打包起来”……近些年,收取打包费已成为外卖行业常态,但打包费却屡遭消费者诟病。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消费者点外卖,除支付食品本身的费用外,还需额外支付打包费,这似乎无可厚非。但现实生活中,打包费却成了暗藏猫腻的“糊涂账”。有消费者吐槽,“外卖用的透明塑料盒,有的店铺收1元,有的店铺收2元,搞不懂是什么标准”;顾客下单一份烧烤,在总共不足50元的付款中,仅打包费就达7.65元。此等乱象亟须匡正厘清,以确保消费者正当权益。
规避打包费成“糊涂账”,首先要确保商家的明确告知义务和消费者选择权。在提供打包服务时,餐饮企业应在菜单或点餐系统中明确标注打包费的存在,并确保消费者在点餐时有选择是否需要打包服务的权利。其次要秉持合理定价。打包费定价应合理且透明,商家不能违背诚信原则随意标价、远超成本或重复收取;预包装的商品不应再次收费,杜绝捆绑消费、强制消费。
平台、商家、消费者要成为相互“成就”的多赢共同体,切忌彼此“算计”。平台要科学设定“分成”机制,减轻商家经营压力,并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对违规收取费用的商家进行严格约束,为消费者提供更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商家也要积极收集顾客对打包服务的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