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思远 伍施施 通讯员 夏建军 图/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茂盟
“灵秀衡山,福寿天下,欢迎大家来衡山!”
10月19日,被誉为衡山“巴音布鲁克”的环湖公路上,2025湖南・衡山“九观湖”环湖自行车赛激情开赛,现场彩旗猎猎,人声鼎沸,前来参赛的4名外籍选手用现学的中国话,为这条衡山最美环湖赛道打call。
本届活动吸引了全国11个省市的700余名选手参赛,大家沿着35公里“最美环湖赛道”御风而行,在青山绿水间展开速度与耐力的角逐,为即将举办的第三届衡阳市旅游发展大会奏响了激昂的序曲。
从“地方赛事”到“接轨国际”:三年培育的县域品牌突围
清晨的九观湖还笼罩在薄雾之中,赛道起点九观村柿子组已热闹非凡。选手们身着专业骑行服,佩戴头盔护具,忙着调试车辆、热身拉伸。
8时8分,发令枪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车轮碾过柏油路面发出悦耳的嘶鸣。车队沿湖岸线蜿蜒前行,车手们的身影在绿树成荫的环湖公路上划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青山如黛,湖水潋滟,选手们在激烈角逐中沉浸式感受“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之美。“之前参加过不少城市周边的骑行赛,但像九观湖这样把赛道嵌进山水里的,还是第一次见。”来自张家界的选手刘达说,比赛结束后,他要再好好感受一下这里的风景。
赛道中段的山间坡道,是整场比赛的“胜负手”。本地男子组选手谭金铭在这里实现了反超,最终以接近37分钟的成绩夺冠。“赛前没敢想能拿冠军,赛道的安全设施和沿途的氛围给了我很大信心,下次我还来!”谭金铭说。
“加油,加油,加油……”在赛事终点两侧,村民和游客们自发为选手呐喊,让波兰的选手Sameer忍不住夸赞:“这里的人很热情,来这里参加比赛真的非常有趣。”
经过数小时的角逐,各组别奖项尘埃落定:陈贻恩、胡艳雄、詹雄获男子精英组前三名,何云、温智山、杨赞夺男子大师组前三名,张婷、付桂艳、黄聪摘女子公开组前三名,谭金铭、廖克毅、吴文豪分获本地男子组前三名,刘美芬、于莎、唐新拿下本地女子组前三名。
对衡山而言,这场赛事的“战利品”远不止奖牌——更多人通过骑手的车轮、镜头的记录,记住了九观湖的山水,也记住了“衡山”这个名字。
“从‘家门口的比赛’到‘全国骑手的舞台’,我们用三年时间,让九观湖的名字跟着车轮走向了更远的地方。”赛事执行方负责人刘敏坦言,赛事的成长轨迹,正是衡山县域骑行品牌的突围。
从“赛事举办”到“体验营造”:细节里的县域服务升级
“只有一只手臂的骑手也能顺利完赛”,九观湖赛事中一直被大家关注的‘明星’选手——来自湘潭的左建球,已是第三次参加九观湖环湖赛,独臂的他每次参赛都会成为赛道上的特殊焦点,但更让他感动的,是赛事对“特殊选手”的包容。
“第一次来的时候,我还担心坡道和弯道不好控制,但赛道设计得很平缓,没有特别陡的坡度,志愿者还会主动帮我递水。”左建球说,比赛当天的云雾天气让九观湖宛如仙境,“骑行时感觉自己像在云里走,这种体验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样的“人性化细节”,藏在赛事的各个角落:为方便选手赛后恢复,终点设置了休息区,提供了衡山地道美食;考虑到外地选手不熟悉路线,赛前通过公众号推送了“赛道周边游玩攻略”……
“我们不只是办一场比赛,更是在营造一种‘衡山式体验’。”据衡山县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衡山投入资金对赛道进行升级,不仅加固了防撞设施,还新增了补给站,“让选手骑得安心,游客看得舒心,这才是赛事的核心价值。”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这份“体验”,本届赛事尝试多平台全程直播。衡山文旅推荐官杨巧在当天的直播中,不仅解说比赛进程,更穿插介绍九观湖的故事以及当地的美食。“很多网友不仅是来看比赛的,也是来看风景的。”杨巧说,“赛事也成了衡山文旅的‘活广告’”。
女子公开组221号选手罗婉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比赛结束后,她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组九观湖骑行照,配文“家门口的比赛,主打一个体验”,短短几小时就收获数千关注,她自己无意间成了衡山的“宣传员”。
作为享有盛誉的“文明奥区”,衡山能打造出这般兼具竞技性与观赏性的环湖赛事,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生态基底。
这里环抱南岳,南岳七十二峰大部分坐落境内,全县森林覆盖率超50%,萱洲国家级湿地公园、萱洲国家级森林公园、九观湖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三张 “国家级名片”熠熠生辉,既是生态宜居的天然森林氧吧,也是休闲康养的理想胜地——
正是这样的山水禀赋,让“车在景中行”的骑行体验成为了“出圈”的名片。
从“流量吸引”到“产业转化”:体旅融合的县域经济答卷
当赛道上的竞争渐入尾声,终点附近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就热闹起来。
衡山白茶、手工糄粑、鳌江香米、山茶油日化产品、烟熏稻蛙……40多种本地特产整齐排列,刚结束比赛的选手和观赛游客围在摊位前,或品尝、或询问、或下单,烟火气十足。
“这是175斤的冬瓜,最大的能长到200多斤!”鳌江生态农庄负责人旷树红的摊位前,巨型冬瓜成了“打卡点”,不少人驻足拍照。“之前主要靠订单卖给餐饮店,这次来赛事现场,也有不少人询问冬瓜价格。”旷树红笑着说,更意外的是,有游客提出要去农庄参观,“这相当于给农庄带来了潜在客源”。
店门镇青蛙养殖基地负责人胡桂云也收获满满。她带来的青蛙零食被大家争相品尝。“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青蛙零食’,试吃后觉得味道好就下单了。”胡桂云说,赛事带来的不仅是“即时消费”,更是“长期曝光”——有选手表示,下次带家人来衡山游玩时,要去基地看看。
车轮已远,青山依旧,但衡山早已不同。用一条赛道,串联起自然、文化、经济与城市理想,衡山县完成了一次精彩的“体育+”实践。它证明,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一种发展语言、一种融合媒介、一种城市态度。作为全国体育先进县,衡山曾多次获评“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承办过2018年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柔道项目、2024湖南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等大型赛事,九观湖自行车基地去年被授予“湖南省赛车运动协会基地”称号。
但如何让“体育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一直是该县探索的方向。
数据显示,尽管九观湖站比赛仅历时一天,其经济外溢效应却十分显著。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行业迎来显著增长。
“要实现从‘风景输出’到‘内容输出’,从‘观光地’到‘体验地’的转变。”衡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赛事吸引选手和游客,再通过特色农产品展销、景区推荐等方式,让“流量”留在衡山、消费在衡山,“这是我们交出的体旅融合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