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通讯员 杜姣姣 欧阳怡郡
238起案件尘埃落定,300余万元欠薪如数追回……这些数据是衡阳检察机关2024年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所交出的“成绩单”。
近年来,衡阳检察机关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积极履行民事支持起诉职能,制定出台工作指引,成立专门办案团队,努力破除劳动者群体维权障碍,以高质效民事支持起诉为群众纾困解难。
劳动中受伤,六旬老人获赔偿
“两年多了,我的赔偿终于有了着落,这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2月13日,胡大爷将获得胜诉的好消息告诉检察官。
2022年3月,66岁的胡大爷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售楼部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务合同。同年8月,胡大爷在工作中不慎绊倒摔致骨折。
经公司建议,胡大爷转至某私人诊所治疗,但效果甚微。治疗期间,公司也未支付任何费用。同年10月,胡大爷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确认与该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并给予赔偿,后因证据材料不足被驳回。
胡大爷不服,随后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历经一审、二审、再审,其诉求均因证据材料不足被驳回。
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建议下,胡大爷申请了司法鉴定并于2024年4月收到鉴定结果,其伤残程度被评定为十级。由于此前诉讼程序已经穷尽,胡大爷决定向耒阳市人民检察院申请民事支持起诉。
经审查,检察官认为,胡大爷符合民事支持起诉案件的受理条件,遂依法受理本案。
针对胡大爷此前败诉的关键点,检察官指导他进一步补齐医疗、护理、误工费用等证据,同时帮助他向街道申请贫困证明、缓交诉讼费。
2024年7月29日,耒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耒阳市人民法院发出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支持起诉书,帮助胡大爷依法行使诉讼权。经开庭审理,法院判决该公司向胡大爷赔偿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共3万余元。
目前,该院仍在跟进赔偿款项的支付情况。
辛苦两年的血汗钱要回来了
“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帮忙,我们被拖欠的血汗钱还不知道啥时候能要回来。”2月5日,农民工老黄握住蒸湘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的手一个劲儿道谢。
事情还要回溯到2020年10月,某建设公司承接衡阳某集团地产项目部分劳务,并将部分工程分包给某置业公司。该置业公司聘请了老黄等36人从事外墙、砌筑、泥工相关工作。
起早贪黑辛苦了两年,工程于2022年11月得以完工。大伙儿本以为可以拿到工资了,没想到置业公司一拖再拖,以各种理由搪塞,老黄等人多次催讨未果。
2023年10月,在一次次无功而返后,老黄等人前往蒸湘区劳动监察大队提出诉求。调解未果后,区劳动监察大队告知老黄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
蒸湘区人民检察院在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后,迅速受理并主动与区法律援助中心对接,帮助老黄等36名工友梳理证据链条、固定客观证据。
2024年4月2日,蒸湘区人民检察院向区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经开庭审理,区法院于同年10月底判决该置业公司依法向老黄等36名工友支付其拖欠的21.4万元工资。
为帮助大伙儿尽快拿到工资,2025年1月24日,检察院和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共同前往银行开展执行工作。执行中,检察官发现,由于被执行人银行账户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需要市住房保障中心审核批准才能进行资金拨付。
“在督促被执行人填写好资金申请表后,我们马上联系市住房保障中心,详细说明案件情况,希望在年前得到审核批准,争取让大伙儿过个安心年。”随着资金拨付业务顺利办结,承办检察官终于松了一口气。
释法说理,矛盾化解在诉前
“检察官,我们的工资都到账了,太感谢你们了!”日前,农民工代表秦大哥专程来到雁峰区人民检察院送锦旗。
事情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2021年9月15日,秦大哥等21名农民工为承包方湖南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外墙内保温工程提供劳务,合同约定罗某为项目工程款经办人。
项目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后,公司却并未按时支付工人工资。2024年2月6日,经结算,罗某向秦大哥出具欠条,写明欠秦大哥等人工资24万余元。
三日后,秦大哥等人却只收到15万元。此后,罗某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剩余的9万余元劳务费。无奈之下,秦大哥等人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
核实案情后,承办检察官认为秦大哥等人符合支持起诉条件,迅速受理了本案。考虑到秦大哥等人经济条件有限、维权能力较弱,承办检察官建议并帮助他们申请减免了诉讼费用。
“解决本案争议的关键点是如何批量调取及分析欠薪事实的相关证据。”承办检察官介绍,“为提高调查取证效率,去年以来,我院主动加强与人社部门的数据共享与衔接配合,开通农民工兄弟讨薪‘绿色通道’,为高效办理本案提供了充分的机制保证。”
调取相关证据后,承办检察官多次与罗某和承包方沟通,耐心细致地开展释法说理工作。经庭前调解,承包方决定代罗某履行支付义务。
在检察官、法官和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6天后,21名农民工顺利拿回被拖欠工资。
“聚焦民生关切优化检察服务,是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应有之义。”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阳表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做优做实民事支持起诉工作,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切实保障弱势群体依法享有诉权、有效行使诉权,让基层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更足、安全感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