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东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市政协组织编印了红色历史文化专辑《红雁》。《红雁》集“红色档案”“红色家书”“红色感悟”三大篇章于一体,重现100位革命先贤的衡阳光辉岁月。该专辑具有文史结合、文艺并举之党史创作创新特色,一经发布,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红色档案篇章——衡阳红色文化之源泉。这个篇章既有从权威史料中摘录的文史章节,也有编者的原创作品。如,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夏明翰,以及他所作《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壮怀激烈;学运先锋代表人物蒋先云及他战死沙场的点点滴滴;工运早期领军人物黄静源及他牺牲时悲壮的画面;农运主要代表人物谢怀德及他于醴陵农民暴动中英勇牺牲的点点血泪……
100位革命先贤的光辉事迹,以全新的图文及联墨形式呈现在读者的视野里。在他们身上和英雄事迹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养分和动力源泉。
红色家书篇章——衡阳红色文化之基因。“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别矣,吾爱勿泣;勿悲,顽强活下去,主义成功之日,酹吾杯酒,慰剑光于黄泉”“我为无产阶级而牺牲,是有价值的,是锦荣的”“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时,我们还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朴实无华的文词行间尽燃熊熊怒火,尽倾大海咆哮,尽泻衡岳曙光。这是红色基因在裂变,是红色基因裂变时喷发出来的光和热。
100年以前,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中国向何处去?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1919年6月,蒋先云、黄静源和夏明翰等人于衡阳湘江东岸粤汉码头发起成立湘南学生联合会。1920年8月,蒋先云等三师青年创办“书报贩卖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1年,建立衡阳衡山岳北农工会。1921年10月,毛泽东在夏明翰的陪同下来到三师,传播进步思想,成立了湘南最早的党小组。1922年4月底,毛泽东点燃了水口山工人运动烽火。1922年12月,水口山3000多名工人坚持23天罢工斗争取得完全胜利。红色基因在中国共产党的培育下,在斗争岁月的成长中慢慢地植入了衡阳人的身体里,溶于他们的血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红色家书,是用墨书写的,更是用深入骨髓的爱国、爱党、爱民之情书写出的。我辈读之,无不为此深情厚爱而感动、而敬佩、而激昂、而赓续精神、而接续奋斗。
红色感悟篇章——衡阳红色文化之知行。红色感悟是学习《红雁》前两篇所表现出来的知与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始终是我党的优良作风。这种作风于红色感悟篇之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在红色感悟篇章中《夏明翰革命精神的内涵及其美学价值探析》写道:夏明翰革命精神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对生命的高峰体验,它所产生的美的力量绝非昙花一现,而是敦促一代代人接续跟进、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报效国家与民族的集结号。
夏明翰革命精神的力量和源泉在于对理想信念的“真信”,对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真情”,对工作与事业的“真干”。这便是学有所感,学有所悟,有感有悟方有所行的见证。
衡阳红色文化是一座大型宝库,如同繁星闪烁的昊宇。而《红雁》,应该是昊宇中光彩夺目的那一颗。我们学习衡阳红色文化,可以从《红雁》开始——读红色档案以知事迹,诵红色家书而传情怀,品红色感悟而同知行。学习可以从儿童始,将红色文化植入血脉,化作骨子的精、气、神。学习可以从党员始,推至最广大的群众,将红色文化融进空气,融进雁城大地。
读罢《红雁》,笔者仍然情不自禁,感慨万千。恨不能沿着先贤足迹,一步一步重拾衡阳红色道路,从而获得新思想、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