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燃项目“主引擎” 挺起发展“硬脊梁”
——衡阳奋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走笔
2月7日,正月初七,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工人们在进行装配作业。 ■曹正平 摄

  ■衡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邓江虹  向吟吟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

  新春伊始,踏访衡州大地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无论是工业园区还是产业基地,热潮涌动的建设场景无处不在,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奏响了新春的奋斗之歌。

  项目建,百业兴。项目是一个地方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也是我市推进“三强一化”建设的主引擎。 站在新一轮大发展、大建设、大开放的历史性时刻,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衡阳牢牢扭住重大项目这个稳定经济的“压舱石”,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用项目激活发展,用项目点燃全局,掀起项目建设扬帆启航的巨浪。


  厉兵秣马

  以项目建设吹响“中心化”集结号


  2月7日,虎年首个工作日,我市启动“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全面推进今年首批267个重点项目,包含科技产业、园区片区建设、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基础设施等五大类,投资总规模达24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0亿元,迎来新年“开门红”!

  会议不仅释放了市委、市政府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强烈信号,也吹响了我市强力攻坚、坚定不移加快推进中心化进程的“集结号”。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导向,展现“聚力中心化攻坚年”项目担当,力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20个以上,完成投资1100亿元以上,较2021年同比增长30%。同时,将抢抓国、省重大战略机遇,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推进“三强一化”建设,突出“一核两电三色四新”重大产业发展导向,策划重大项目,确保“谋划一批、做好一批、争取一批、招引一批”,增强重大项目建设后劲——

  引进和实施核工业金属粉末项目、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延伸、弘新动力电池、衡阳国际物流港一期等150个项目建设;

  以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为引领,加快实施高新区总部基地、移动5G云数据中心、联通衡阳大数据中心、蘑菇车联智能网联汽车科技产业园、雁峰大数据产业园、5G基站建设等数字经济示范项目,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

  抓紧湘衡盐化年产100万吨纯碱生产基地、华菱衡钢钢铁新城建设、电子极树脂等一批重大预备项目的前期筹备,推动项目如期启动;

  各县(市)区、园区还将围绕重大产业链,全力招引一批延链、补链、扩链、强链型重大项目,全年力争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15个、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长10%以上。


  不负春光,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必须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这是全市上下的共识,也是衡阳人的信心和决心。

  总投资约63亿元的高新区总部基地,为衡州大道产业轴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现已完成所有园林景观及地下室装修,即将建成投入运营。该项目定位为智能、高效的总部楼群,形成集办公、科研、孵化、产业于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基地,其全新的总部经济理念、完备的商务配套设施和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将对高新区乃至衡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位于高新区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上的中国联通衡阳大数据中心项目,施工单位加班加点,抢时间、抓工期,跑出了工程建设的“加速度”,计划明年整体竣工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引领和辐射带动湘南湘西区域经济发展,成为衡阳数字经济产业高地、数字城市特色新地标。

  在衡东县雁翔湘年产1200万重量箱超白光伏和超薄电子玻璃项目现场,广大建设者们正开足马力,加快推进工程进度。目前该项目已建成厂房1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窑炉设备安装,即将点火试产。

  在衡阳,像这样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项目,正在为衡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截至目前,全市首批重点项目如期开复工率已达到73%,预计月底将达100%。近期,衡阳又将集中开工93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450亿元,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

  大手笔接踵而至,每一个项目的开工,每一个项目的建成,都凝聚着衡阳人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豪情,折射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决心和勇气。


  制度护航,让项目建设行稳致远


  “项目要‘聚力中心’高效推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意识,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在“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秦国文的讲话掷地有声。

  为确保项目建设行稳致远,2021年以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创新建立和运行重大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机制、创新出台“专班推进”“赋码保护”“优化企业奖补”“纾困解难清单”等硬核措施……一项项敢为人先的创新让重大项目建设如虎添翼。

  聚焦关键、创新机制、配置要素、优化服务,助力各类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正是依靠制度的“护航”,我市项目建设滚动接续、全面开花,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稳中向好。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400亿元,增长9.5%,增速排全省第4位;52个在衡省重点项目完成年计划投资的135.1%,增长76.3%;28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计划投资的131.7%;在衡实施的17个省单体项目中有产业项目15个,占比88%,居全省市州第一位。

  今年新春伊始,我市又下发了《衡阳市重大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实施细则(试行)》,对相关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细化和强化,更加充分地发挥“五制一平台”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其中,“备案监督制”着重解决招商引资门槛、条件、政策的问题。“承诺兑现制”明确项目承诺范围、承诺事项,重点解决项目进度问题。“清单管理制”将建立项目建设困难问题、解决措施和责任分工“三张清单”,进一步鞭策和激励各级各部门以务实作风深入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规模榜单制”通过对备案项目、承诺兑现的计分排位,对排位先进的责任单位通报表扬等,营造氛围,振奋精神,鼓舞干劲。“现场观摩制”则在全市营造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提升项目建设时效。围绕这些制度形成的全方位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科学体系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发挥作用。

  大潮奔涌逐浪高,蓄势扬帆破浪行。借助项目建设这一强大引擎,衡阳正以奋斗者的底色、以奔跑者的姿态,加快推进“三强一化”建设,朝着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疾步迈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习近平《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在2022年 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单行本出版
点燃项目“主引擎” 挺起发展“硬脊梁”
凝心聚力画好“中心化”同心圆
南岳:深入开展“五大行动” 聚力“中心化”
衡阳日报社获“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 大型全媒体报道组织奖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点燃项目“主引擎” 挺起发展“硬脊梁” 2022-02-12 2 2022年02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