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周连武 通讯员 郭凯)继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后,近年来我市推动新时代园林绿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衡阳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实际,以塑造层次分明的绿化空间、完善全市绿化环境为主导,抓重点、增绿量、出精品,扎实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城市形象、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当前,衡阳市城区已形成了以“三江六岸”风光带为中心,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格,以居住区、庭院绿化为依托,以街头游园绿地为点缀,点、线、面相衔接的绿地系统。
围绕“三江六岸”风光带建设,打造城市景观名片。围绕“三江六岸”风光带植绿复绿,注重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宜居,突出滨水和历史文化特色,沿河布绿建园,形成自然开敞的滨水生态绿地空间。截至目前,城区“三江六岸”风光带已达392公顷,成为市民休闲、游览、健身、绿色出行的好去处。
实施“三清三建”提质改造,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从2015年开始,对全市140个社区开展“清垃圾、清管线、清违章,建园、建绿、建路”行动,改建、新建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园(含休闲文化广场)20万平方米,把“绿”建在老百姓家门口,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绿色福利”。
积极推进绿道建设,构建城乡绿道网络系统。我市编制了《衡阳市绿道系统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加快城乡休闲游憩绿道网络建设,通过建设绿道网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市民生活环境。目前,我市建成各类绿道共计144.04公里,较好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线性开敞空间。
践行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建设。我市制定下发《衡阳市中心城区推广立体绿化实施办法》,截至目前,我市在城区建设花墙6700平方米,立体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风貌的立体绿化都市景观。
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进海绵型绿地建设。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区原有公园、广场的道路及绿地进行提质改造,对船山公园、太阳广场进行提质改造,规划建设生态慢行道。
加强适儿化、适老化公园建设,提升市民游玩体验感。近年来,我市在新建城市公园和街头小游园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园绿地的人性化,提升市民休闲游玩体验感。
截至2020年,我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5384.42公顷,绿化覆盖面积5875.17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9.06%,绿化覆盖率42.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