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耒阳市:
“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  周琪  通讯员 连帆涛  钟杰)  4月14日,在耒阳市淝田镇五泉村青蒿种植基地,十余名村民一路排开,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给青蒿“追肥”。近年来,该市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鼓励创办村集体经济实体,扶持种、养殖业发展等措施,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集体经济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淝田镇五泉村今年开垦220亩荒山种植青蒿,以每天130元的工资聘请20余名闲散劳动力管护种植青蒿,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公司来统一收购,不愁销路。”看到了希望的村民,正开垦另外180亩荒山,同步移栽青蒿,待到秋天青蒿成熟,四百亩青蒿预计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

  今年淝田镇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镇党委书记谢振军在永州考察时,了解到青蒿是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作物,从青蒿中提取分离出来的青蒿素,是目前国际公认防治疟疾的首选药物,亩产值可达上千元,于是决定试点种植青蒿。镇里出资5万元统一培育青蒿苗,免费发放给各村,由村集体统一栽种,并与农业合作社签署青蒿收购协议,确保销路不愁。目前,全镇各试点村已复垦1000多亩荒山用来种植青蒿,昔日荒草丛生的灌木丛摇身一变成村民的“聚宝盆”。

  三都镇坪洲村2018年与中科生物有限公司订单式合作种植40亩迷迭香,年收入达12万元,2019年把收益全部复投,将迷迭香种植规模扩大至100亩,每年收益达30万元,进一步促进了村集体“家底”厚起来,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大义镇东方红村充分发挥当地南竹资源优势,创办农林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村综合开发公司在村里落户,以土地作为原始股份,先后流转村里南竹山9千余亩、水田40余亩、旱土20余亩、老宅基地10余亩,村民参与企业分红。同时,该村还建立农林专业合作社、蛙稻共养场、蔬果采摘基地、藏香猪围养基地、竹制品加工,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今年东方红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近年来,耒阳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市已建立了油茶、水稻、烤烟等多个农业示范性基地,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同时,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升适度规模经营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筑牢“三坚”
群音荟萃
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娘家人”
“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长廊”畅谈会 谈出“心”天地
屋场恳谈会上,件件建议有回应
·简 讯·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 2021-04-20 2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