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刘先卫 李彭伟
12月中旬,刚揭牌的衡南县泉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迎来了一批批参观人员。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该镇依托综合文化站,升级打造成“五乡”实践活动展示馆,分乡情、乡愁、乡风、乡贤、乡韵五个版块,图文并茂、全景式地展示了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丰硕成果,生动反映了4万多泉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和崭新精神风貌。
强化阵地建设 结合中心工作
近年来,泉湖镇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旨,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阵地建设,让文明之花璀璨绽放。按照“镇文明实践所+村(居)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点”三级体系架构,由镇党委书记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各村(居)书记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统筹协调开展各项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中心和重点工作设计活动主题,精心制定党建引领、文明教育、产业发展、科技兴农、文化传承、精准扶贫等领域的活动计划,明确举办活动时间、牵头责任单位、参加志愿者队伍等。通过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功能建设三结合编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一张网,引导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让文明实践在该镇开新花、结硕果。
弘扬特色文化 建设乡风网格
在近年来的文明实践工作中,泉湖镇全力打造“泉湖二月八”这一特色文化品牌。结合“二月八”农耕特色小镇和幸福屋场党小组示范点的建设,建成了一批镇、村的“会客厅”,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18个、实践广场25个。
今年来,该镇各村和社区都相继成立了“一核五会”“村规民约”和“乡贤会”,累计召开屋场恳谈会86场,开展政策宣讲326次、文明乡风评比65次、道德讲堂181次,推行智慧网格化管理与文明实践相融合。并在源泉、先锋、红湖等多个村设立了“文明乡风网格”。96名新上岗的网格员承担了文明乡风志愿服务,组建“衡阳群众”志愿者小分队18支,纳入志愿者6748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52次,突出文明实践中心的政策宣讲、惠民服务、文化生活、移风易俗等功能,实现了文明实践工作成效的量化管理。
据悉,该镇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推乡村振兴,以最强执行力打造了“一条样板河”,即先锋村县级样板河;夺得了“三块牌”,即衡阳市文明村镇、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泉湖“二月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四连贯”,即2016—2019年连续四年夺得全县目标绩效考核优秀;实现了“五个优”,即2019年全市脱贫攻坚优秀乡镇;全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乡镇;全市信访“三无”乡镇; 2020 年全市脱贫质量“回头看”优秀乡镇;2020年一季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全市第一。